原标题:盲人不走盲道凸显服务盲区 日前,北京市残联研究室主任厉才茂的一句“北京的盲道也许建多了”引发社会关注。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北京的盲道遍布全市,但盲人出行却基本上并不走盲道。不止一位盲人说:“我们从不走盲道。”这似乎是对所谓“世界第一”的北京盲道最“无情”的讽刺。盲道可以铺设在行人稀少的五环辅路,却铺不到银行医院、铺不进居民小区。(8月27日《北京晨报》) 盲道属于城市建设中基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是一个城市现代文明的标志,更是对残疾人士的人性化关怀。但是因为盲道的盲目建设,“盲人不走盲道”着实令人尴尬。 盲人不走盲道的根本原因在于盲道建设的杂乱无章。要么无头无尾,要么被占道经营,要么被障碍物阻挡,要么走着走着走到了其他地方。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规定,城市中心区道路、广场、步行街、商业街、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人行道都应设盲道。避免因为盲道指引导致盲人对路况更加模糊,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 北京的盲道近1600公里,足够从北京一直铺到湖南省会长沙,长度世界第一。创下这个创“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建设长度,更要在服务上匹配。在建设的规划和验收过程中,不应单纯地为了应付建设工程验收的硬性指标,更应根据盲人群体的需要建设。倘若一心应付建设进度,最终盲道只会帮倒忙,让盲人更“盲”。 盲道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对盲人群体的尊重,窥见一个城市文明的发展程度。要让全国1700多万盲人重新走上盲道,增强他们独立行走的信心,需要将盲道建设提上议题。盲道应该建设在哪些路段?应当怎么建设?各种问题都应多听听盲人的建议,而不是由相关部门盲目决定。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