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身份证存安全缺陷应反思 姜泓冰 生活中,经常收到各种情节离奇完满的诈骗短信、能准确叫出你姓名的推销电话,身边也有朋友将身份证辗转交托他人办事,结果换来天价透支账单的故事。在这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里,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时候需要在网络或现实里将包括身份证号码在内的个人信息甚至身份证复印件留给一群并不了解、不清楚其是否还残留着道德底线和职业操守的陌生人,每当这时,都不免在心里打一阵鼓:它会不会被用来侵犯我的权益,让我无知无识中便已失了清白、惹了麻烦? 眼前便有现成的令人忍不住要揪心和骂娘的案例。媒体最新报道了公安部侦破的一个案件,发现有16万上海学生和家长的信息被盗卖。翔实丰富的信息让骗子对家长谎称孩子出事时更有的放矢,容易得手。 然而,更能颠覆我们作为普通公民仅剩的一点安全感的,还是有关二代身份证存在“先天缺陷”的真相。按照有关媒体报道,二代身份证一旦被盗或遗失,即便挂失、声明作废也仍然有效;大量身份证正被通过网络进行非法交易,并广泛用于冒名办理信用卡等非法金融活动,为犯罪分子诈骗、洗钱、“分身”提供了便利。 公安部门回应,将加大打击买卖、冒用他人身份证违法犯罪活动的力度,加快居民指纹信息采集工作,并强调所有使用居民身份证的单位都有核查之责,否则一旦导致公民权益受侵犯应承担责任。 有点遗憾和意犹未尽的是,这份回应里没有丝毫出错后的解释与反思。普通公民们依然不清楚,装了内置芯片、据称安全性能大大高于第一代的二代身份证这种“先天缺陷”,究竟是由于技术限制还是设计时未考虑到保护个人身份信息安全因素而造成的;对于这种基础法律证件先天缺陷造成的公民信用或财产损失,证件设计和管理方是否也该像用证单位一样承担一些责任;12亿张已经投入使用、离普遍更换年限尚远的二代身份证,再来逐一重新登记采集指纹,意味着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需要一个较长周期才能完成——这一次,有关部门能否考虑得周全一点,比如专家建议的增加身份证的防伪、防盗功能,像信用卡、手机卡一样,一经挂失便能及时在系统中显示已注销? 要让身份证安全升级,在制作技术上多半没什么难题。出现漏洞的根源,恐怕在于我们的政府管理部门更多将办理居民身份证视为采集个人信息、实现社会管理的手段,而对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权利的考量不够。如果有关部门不肯对此作出一定反思与担当,又不必像发错了信用卡的银行那样产生自身利益上的损失,那么制度设计与制作上“先天缺陷”导致劳民伤财、给犯罪留下空间的事儿,难免还会再发生。中国“马路拉链”式的行事,逐渐折腾掉的,可不只是纳税人的钱,更是老百姓对于党和政府弥足珍贵的信任感。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