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精神病人何时“进得来出得去”?

精神病人何时“进得来出得去”?

时间:2013-07-17 13:24来源:央视网 作者:央视网
7月5日,广西上演现实版飞越疯人院后,中国精神病人的生存状况受到更多关注。2012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已有1亿多各类精神障碍患者,重症约1600万人,但救助精神病人的基础医疗设施严重不足,全国的精神科床位数是每万人1.58张,即使在医疗条件较好的北京,病床

  7月5日,广西上演现实版“飞越疯人院”后,中国精神病人的生存状况受到更多关注。2012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已有1亿多各类精神障碍患者,重症约1600万人,但救助精神病人的基础医疗设施严重不足,全国的精神科床位数是每万人1.58张,即使在医疗条件较好的北京,病床缺口也达6000张。

  一边是医院床位紧缺,急需住院的精神病人进不去,一边却是不少精神病人出不去。广西精神病患者集体逃脱,只因他们“想家了”。事实上,这种有家回不去的情况并非只发生在广西。媒体调查显示,因家属担心隐患、无力监护等原因,许多病人经治疗后虽病情稳定,却难以出院。北京某精神病院内,无法回家的患者约占全院患者的40%。

  病情稳定可以出院却出不去的病人,不仅造成大量医疗资源被占用,加剧了更需康复治疗的患者入院难的局面,也不利于病人的进一步康复。滞留医院的病人,长期处于封闭的医院当中,无法回归正常生活,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康复。

  解决精神病人救治“进不来出不去”的两难问题,需集医疗护理救助、经济救助、社区救助、家庭救助等多方力量,着力建立完善的精神病人救助、预防治疗和康复体系。就医疗护理救助而言,需要政府加大对精神卫生事业和精神科专业队伍的财政投入,尤其是基层精神病院的投入,使医院建得起精神科病房,逐步分流专科医院的压力,实现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此外,还应当在制定医保政策时更多地考虑患者和患者家庭的实际情况,增加医保的支付力度,减少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在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医院软硬设施之外,还需探索完善的社区救助、社区康复模式,对出院后的精神病人进行追访随诊,降低复发率。目前,我国香港及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社区化救助管理模式上已比较成熟,针对精神病患者在药物治疗、护理和心理干预上进行深入研究,定期观察精神病人的精神状况,帮助他们逐渐与家人、邻居和社会建立正常的社会关系,并辅助他们就业,使得病情稳定的精神病人最终回归正常生活。国内许多城市虽在积极探索社区模式,但由于专业人员匮乏,加之社区的一些医疗费用并未纳入医保范围,导致很多家庭宁愿让患者长期留在医院。

  就后期康复体系来说看,除了加大社区救助模式,还可鼓励民间慈善机构多关注精神病人这一特殊群体。对于多数有家庭后盾的病人来说,后期康复可以走社区救助之路。

  流浪精神病人同样是不可忽视的群体。近日,郑州街头一流浪女孩牵动了不少网友的心。这名父母离弃、母亲缺乏行为能力、父亲又明确不承担责任的女孩,患有家庭遗传精神病。有媒体称,女孩曾到过多家医院治疗,在北京、郑州、南阳等多地的救助机构被救助。倘若精神病人的后期康复救助模式足够健全,民间慈善机构对他们投入更多关注,或许这样的流浪悲剧可以避免。

  精神病人的回家之路不该遥遥无期,康复之路更不应该中断。完善精神病人预防救治体系,健全社区救助模式,引入民间慈善力量,让更多的精神病人能够有一个向正常人过渡的“康复之家”,有关精神病人救治的种种困境才有望缓解,类似郑州流浪女孩的悲剧才可能避免再次发生。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黎慧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3-08-01 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