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对干部选拔的质疑时有发生,尽管公众对信息公开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但这些地方政府似乎还没有认识到信息公开的重要性,选择性公开,应急式公开,仍是一种常态。
作者:潇湘晨报
“不要以年龄论英雄”,相信代表了很多年轻干部的心声。与此异曲同工的是,还有一种“总问父母是谁”的现象,一些新提拔的干部,一旦被曝出父母或者是亲属中有人身居高位,便立刻会陷入“背景论”的舆论质疑中无力自拔,辩解不是,不辩解更不行,感觉相当委屈。
动辄从年龄、家庭出身等角度来质疑干部选拔的公正性,显然有失公平。提拔干部的核心标准是个人能力,而从理论上说,年龄和家庭出身之于个人能力并没有绝对的关联。问题是,公众不以年龄、出身论英雄,又该以什么来论英雄呢?干部选任事宜属于公共信息,涉及权力的规范和公共管理,也与民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民众当然享有监督和质疑的权利。但问题是,现实中很多干部选任和提拔的信息公示往往都是惜字如金,只公布年龄、学历和任职岗位等概况,而对其履职经历、表现如何、社会评价等详情,则向来讳莫如深。这让公众从何监督?
不得不说,公众之所以“以年龄论英雄”实属无奈之举,因为在没有其它监督渠道,表达权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公众只能以这种剑走偏锋的方式来倒逼更多的信息公开,以达到“曲线救国”的效果。
没有习惯性的信息公开,就有习惯性的质疑。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普通公众还是干部群体,其实都是信息不公开的受害者。遗憾的是,尽管对干部选拔的质疑时有发生,尽管公众对信息公开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但这些地方政府似乎还没有认识到信息公开的重要性,选择性公开,应急式公开,仍是一种常态。因此,与其抱怨“不要以年龄论英雄”,不如向组织部门呼吁改进和完善公示制度。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