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一些地方流行“削山造城”。动静比较大的,先有陕西延安用10年时间整理出78.5平方公里土地,以建造一个两倍于目前城区的新城;接着有“车城”湖北十堰,在老城区的东、西两面大规模造城86平方公里,相当于再造一个十堰。也许延安是革命圣地的缘故吧,舆论对其“削山造城”大多持小心谨慎的态度;而到了十堰这里,显然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了,大家至少揪住了他们“愚公移山”的口号。 “愚公移山”的典故家喻户晓,毛主席名篇《愚公移山》的普及功不可没。我们不断在强调改文风,《愚公移山》正是个很好的模板,须知那是党的七大的闭幕词啊。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前夜,以区区1600字清楚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一定要胜利”的信心,全无多少个“必须”、“坚决”一类的字眼,这在今天的各级党代会上如何可以想象?《愚公移山》诞生于延安,却为十堰巧妙地用于宣传,显示了十堰人的精明和气魄一面。他们在未来两个新城方向各立了巨幅标语,分别是“愚公移山,向山要地”和“愚公移山,人造平原”。当然,精明和气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延安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貌以丘陵为主,削起来,不像“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十堰那么惊天动地吧。 “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出自《列子·汤问篇》,大家都耳熟能详。实际上,同样是面对移山,相对于愚公之“愚”干,《汤问篇》中还有另外一种做法。说渤海之东有五座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和蓬莱;因为“五山之根无所连著”,于是就像寻常的漂浮物一样,“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天帝“乃命禺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让15个大家伙在底下托着。不要小看巨鳌的力量,女娲炼五色石补天之后,“断鳌足以立四极”,鳌就成了能够顶天立地的角色。巨鳌举首而戴,五座大山倒是稳当了,却挡住了龙伯国某位大人的路,令人家“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跟“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的愚公一家面临相同的处境。怎么办?愚公选择的是“挖”,靠“子子孙孙无穷尽”的恒心来乐观地展望未来:“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而龙伯国这位大人则深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之道。他摸清了五座大山之所以稳定的原理,采用垂钓战术,用饵诱惑,结果“一钓而连六鳌”;鳌被钓走了,釜底抽薪,“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愚公其“愚”之所在,在于但知苦干,而龙伯国的大人是先找准问题的症结,因而“钓鳌”一词用来比喻抱负远大,举止豪迈。 应当说,延安、十堰的大面积造城属于有样学样,东部先发展起来的很多地方都是这么干的,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冒出来多少新市区、新县城?后者无须削山填谷,大量占用耕地乃至良田就是。问题在于,大面积造城是否地方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甚或唯一途径?我们在任何时候所膜拜的,都应该是愚公移山的精神,做事有顽强毅力、不怕困难,而不是真的“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十堰等地还要看到龙伯国大人的方式方法。对别人模式的亦步亦趋亦可视之为“愚”,后发地区更应当以远大的抱负,因地制宜地找准自己的发展之路。况且,了解实情的反对者已经担心了,十堰地处南水北调源头,削山造城将使山体、水系遭受重创,带来严重的生态后果。一旦如此,影响的可就远远超出十堰范围了。这一点,不知道他们组织论证过没有。 延安、十堰已经热火朝天地干开,“开弓没有回头箭”。但我国有三分之二的面积是山地,难免还有别的地方摩拳擦掌。因此,“削山造城”可行与否,到了应当引起国家层面重视的程度了。 (编辑:红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