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拍“太阳”的时候,在我拍“鬼子”的时候,在我拍“阳光”的时候,我恐怕真没有这样的认识,就是一个男人以为自己的底线是有弹性的,他没有发现自己比自己想的底线高。——姜文 “你说,那些‘大V’,他们不就是王天王吗?”姜文从桌前站起身来,在“不亦乐乎”电影公司的办公室里踱着步。2014年12月15日他的新片《一步之遥》首映式之后,第一批观众的反响不太好。说电影“看不懂”还算轻的,某位微博“大V”的评论直接说他“自恋”、“自信心高度膨胀”、“精神病作品”…… 王天王,是电影中王志文扮演的上海滩名角。电影的主角马走日因为“花域总统”完颜英之死逃亡两年,在警察那里,完颜死因不明,案子不能了结,而王天王和其他的娱乐业者,在上海滩大大小小的剧场里,不光把“案情”揭了个底儿掉,还演得活色生香,看台上的观众连声叫好。 电影首映式在北京奥体中心羽毛球馆举行。四年前,《让子弹飞》的首映式也是在这儿。那一次电影放完掌声雷动,这一次的确安静得多。但是在更多观众看到影片之前,某些“大V”对影片和姜文盖棺论定,而且传播迅猛,姜文心有不甘。 “其实它是一个荒诞的故事。马走日有时候也是挺讨厌的一个人,拿着枪,冲我来冲我来……”姜文对着南方周末记者举高了双手,还原他扮演的马走日在片尾风车下高台上的姿态。“有的人老是愿意把他当我,说孙子哎你丫的我就卒瓦你……那不成王天王了吗?” 交换的条件是出卖你的灵魂,要符合一个“大V”的口径 7年前,有一条新闻的标题是“九成人看不懂《太阳照常升起》”,另一篇姜文访谈则题为“看不懂《太阳照常升起》是可耻的”。《一步之遥》公映之后,一篇文章在社交网络上广为流传,标题是“看不懂《一步之遥》就对了,因为你不知道这十件事”。 十件事头一件是马走日的原型。姜文在中戏上学时听说过电影《阎瑞生》,这部长约2小时的默片拍摄于1921年,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长故事片。电影还原当时轰动上海滩的青楼命案:26岁的洋行职员阎瑞生平日两大乐事是赌和嫖,终于债台高筑,于是设计劫杀了曾于“花国选举”中当选“花国总理”的名妓王莲英。 抛于荒郊的王莲英尸首被人发现,消息见报,阎瑞生出逃,不到两个月被缉拿归案,再经审讯判决行刑,五个月里“莲英案”沸沸扬扬,沪上报章消息不断。阎瑞生伏法两日后,根据案件改编的京戏、文明戏就接二连三上演,看客盈门久演不衰。这样的轰动,使得几个年轻人动了拍电影的念头。扮演阎瑞生的,曾在洋行与阎共事,能模仿他的言行笑貌;扮演帮凶的吴春芳,是吴的朋友…… 南方周末:电影讲的事情,已经跟阎瑞生案有相当距离了,是从哪儿开始越走越远的? 姜文:故事确实是挺离奇的。但是弄剧本的时候发现,高于生活才是艺术,我们把它扭转了一下,也别他演你了,索性就是在你被枪毙之前,你演你自己。这下就给扭到一个最莎士比亚的戏剧了,就是你怎么面对大家所叙述的你。 马走日可能有很多毛病,但完颜英车祸死了之后,他逃跑过程中,看到王天王他们,到处都在演马走日怎么杀完颜英这事。当他看到人家在叙述他和她,叙述他以为可以轻视的一个爱情,他把生命危险放到了后面,而把荣誉和他的女人的荣誉放在了最上面。 他跟王天王说,不能这么办,我给你金子;金子不行,只能破罐破摔了。你要活命,交换的条件是出卖你的灵魂,把你拍成电影,你要符合一个“大V”的口径,变成丑恶的灵魂,还给你穿上一套皮具。你不但要参与这个事,还要活灵活现演这个事。 马走日以为自己能做到,结果他仍然过不去这个底线。他说,你枪毙了我吧,完颜是个体面的人,侮辱我也不能侮辱她,我也没杀她。这对王天王和项飞田这种人不起作用,他们不打算知道真实的情况。 没想到出来了个武六。武六本来也是一个纨绔,这时她变成了一个像辛德勒或者真由美的角色,她觉得你也许真的没做,那我不能拍这样的电影,我不能把你钉在一个想象的耻辱上。 一个纨绔的女孩身上,出现了人类最希望的东西——在正义面前可以抛弃一切,甚至生命,把这个人拯救出来。可是马走日发现他经受不起这样多余的爱。他利用开枪前的短短机会,做了忏悔和救赎。 这样我们从阎瑞生那里已经走出很远了。原作也好,原型故事也好,对我们是一个引爆,是一个雷管,炸出来的是另外一个东西。 南方周末:有一种观点,在马走日与完颜英、武六的两段关系里,你把自己对男女爱情的观点拿出来放在了所有观众面前。 姜文:我只能这么回答:在我拍“太阳”的时候,在我拍“鬼子”的时候,在我拍“阳光”的时候,我恐怕真没有这样的认识,就是一个男人以为自己的底线是有弹性的,他没有发现自己比自己想的底线高。他把自己想象得比较低,情感方面有些玩世不恭,他没认为这会给人带来伤害。后来当武六出现时,他发现这一切实际上有自己“作”的成分。 这并不是我个人的认识,编剧有九个,除了我之外的八个人都有共鸣,我们才在这个方面有集体的奋进,把这个东西以最完美的方式呈现出来。 “让骂声来得更凶猛一点” “看不懂”的另一边,是各种热闹夸张接连不断的解读。无论看不懂的《太阳照常升起》还是看得懂的《让子弹飞》,都制造过类似的解读“狂欢”。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