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慈善民生 >>100篇舆论监督报道,改变了青岛什么?

100篇舆论监督报道,改变了青岛什么?

时间:2019-07-30 09:54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邱正
  从2月22日起,青岛日报推出舆论监督栏目《曝光台》,至今已完成100篇稿件,推动解决、整改工作达86项。

NeoImage_副本.jpg

  2019年7月29日青岛日报1版、5版

  从2月22日起,本报推出舆论监督栏目《曝光台》,至今已完成100篇稿件,推动解决、整改工作达86项——

  100篇舆论监督报道,改变了青岛什么?

  7月,骄阳似火。

  一场针对持续改善城市营商环境、政务环境和生活环境的舆论监督“攻坚战”正在青岛如火如荼地进行。

  从2月22日起至今,100篇舆论监督报道利剑出鞘,直击顽疾。

  158天、100篇舆论监督报道、86篇反馈稿件、17篇回头看报道,因本报舆论监督栏目《曝光台》的报道而推动解决、整改的工作达86项,如此密集、有力的舆论监督攻势前所未有;产生的影响力更是有目共睹,历久弥新。本报舆论监督栏目《曝光台》和《回音壁》已然成为市委市政府迅速打开各项工作突破口的“情报员”和“别动队”。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

  硝烟正浓,战事还酣。

  回首100篇舆论监督报道,人们看到的是,持续改善的营商环境,持续提高的为民办事效率,持续改变的政府工作作风和持续擦亮的生活环境“窗口”。

  这个黄海之滨的城市,因着风云雷动的舆论监督“攻坚战”,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嬗变。

  先声夺人,打响痛点“攻坚战”

  舆论环境也是发展环境。

  站在2019年的起始点,如何让青岛发挥独特优势,强化责任担当,为全省、全国发展作出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贡献,已经成为这个黄海之滨的城市所要面对的重要历史使命,也坚定地给出了这个城市党报舆论工作的鲜明导向。

  2月2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在全市新闻媒体座谈会上的讲话,给未来声势浩大的舆论监督攻势定了调:新闻媒体要按照省委“工作落实年”的部署,紧跟市委步伐,把好全市工作“脉搏”,建立健全舆论监督推动重点工作落实机制,发挥好“情报员”“别动队”作用,以监督促进落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在青岛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月18日,本报成立舆论监督部,并通过报网全媒体平台向社会征集问题线索。2月22日,本报在重要位置推出《曝光台》栏目,首篇报道聚焦百姓办事难,《办理往来港澳通行证签注业务——同一个问题咨询处和窗口工作人员给出了不同答复》一文打响了这场舆论监督“攻坚战”。

  从营商环境到办事难题,从行风建设到环境整治,从交通治理到拆除违法建筑……158天,100篇舆论监督报道,多领域、多层面、多角度直击百姓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难点、堵点和痛点,尤其对营商环境和老百姓办事难两大领域的聚焦,为推动青岛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落实,督促各级各部门认真、干净、彻底地改进作风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这一切的肇始,显然离不开强有力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可以说,从一开始,舆论监督工作就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指导。王清宪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对做好舆论监督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每一次都给本报的舆论监督指明了方向,鼓足了勇气,加足了马力。孟凡利市长多次在政府常务会议上要求各区市各部门要正确对待舆论监督,自觉接受舆论监督,主动配合舆论监督,切实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月7日,王清宪书记在平度市调研乡村振兴和新旧动能转换时指出,要提升精气神,转变工作理念,坚决摒弃等靠要的思想,提高行政效率,强化舆论监督,优化营商环境。

  3月27日,在深圳举行的青岛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介会上,王清宪书记在谈到改善青岛营商环境时,提醒到会嘉宾,要关注青岛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栏目。

  4月9日,在青岛市党政考察团赴深圳考察学习交流会上,王清宪书记指出,要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广泛开展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督促各级各部门认真、干净、彻底地改进作风。

  6月10日,在市委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王清宪书记强调,要强化舆论监督,推动舆论监督工作制度化,对于舆论监督反映的问题,相关单位要主动整改,弥补漏洞,改进工作,维护青岛发展形象。

  7月11日, 王清宪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集中学习时强调,要把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持续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对履行责任的倒逼。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拧螺丝”“钉钉子”,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监督在先,问责随后。在此期间,市委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出台了《加强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细则》,切实解决了监督回应不及时、回应层级不高、整改措施浮于表面等问题。全新的工作机制保障了舆论监督的效果,为舆论监督报道提供了尚方宝剑。

  调子定好了,机制健全了,需要的是执行的信心和勇气。

  为全面落实市委对舆论监督工作的部署,青岛日报社专门成立了舆论监督报道领导班子,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切实保障监督报道与主题报道、动态报道同时研究、同样分量、同等重要。在具体的工作机制上,本报更是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短时间内摸索出一套具有日报特色的舆论监督工作机制,建立了由总编辑把关,分管副总编辑负责的舆论监督工作领导机制,舆论监督部每周五部门例会研究分析监督线索,编辑部每周一例会专题研究报道题目,构建起以青岛日报为主、全报社联动,以舆论监督部为主、各全媒体中心配合的全员监督模式,保障舆论监督工作的顺畅高效进行。

  此外,本报还统筹调度优势力量,要求新闻部拿出三分之一的精力,投入到舆论监督报道中,并逐步形成了舆论监督记者与行业记者之间的联动机制,互通信息、协调发稿,保障舆论监督稿件的数量和质量。

  从2月22日起,本报《曝光台》已连续推出100篇舆论监督报道,振聋发聩,影响深远。报道刊发后,市民反响强烈,区市、部门积极回应,迅速整改,为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全面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内生动力提供了有效助力。

  监督“百日战”,触动“青岛之变”

  158天里,100篇舆论监督报道从周一至周五持续推出,堪称是不断线的“百日战”。那么,如此声势触动了哪些“青岛之变”?

  站在推进工作的立场上,青岛日报把“准确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作为鲜明导向,将解决问题推向“快车道”。

  在青岛,办事更容易了——这是许多百姓感受到的行政审批的变化。

  百姓事,无小事。《曝光台》开栏之际,正值青岛全力深化“一次办好”改革的时机。本报舆论监督部集中火力,直击青岛行政审批环节中存在的各类堵点和痛点,率先推出了一组各区市行政审批大厅的暗访报道,《即墨区市民服务中心——硬件提标后,软件有“短板”?中午能否增加一些便民服务》《城阳区行政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忙闲非常不均 有的需排队1个多小时》《市北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核查函未收到被列“黑名单”?问原因被回“不关我们的事”》《西海岸新区政务服务大厅:楼上楼下跑三趟最后才说不能办》等报道深入实际、一语中的,对审批大厅的审批效率、服务态度和审批环节存在的政策短板等进行了全方位直击,打了一场打通行政审批堵点问题的“狙击战”。

  之后,这一系列报道火力全开,推动各政务大厅和窗口单位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态度,为百姓办事难扫清了道路。“现在到政府部门办事,不但脸好看了,门好进了,关键是事也好办了!”广大市民纷纷点赞。

  在青岛,一些政策更具操作性了——这是及时修订政策“漏洞”、加快政策落地后带给不少市民的共同感受。

  3月16日,本报刊发《一张小小社保卡反映出懒政、怠政、不作为》一文,曝光了市民小王在为妻子办理社保卡转移手续中,多次拨打青岛市社保咨询电话却无人接听,电话终于接通后又遭遇踢皮球的经历。报道刊发后,市人社部门马上整改,连夜赶到烟台,协助小王现场办理了手续,随后,迅速在全系统展开了一场行风整治的风暴。

  4月28日,本报刊发了《老年证咋比营业执照还难办?》一文,报道了一位市民办理老年证遇到的难题。市卫健委马上责令部门进行整改,并发布服务指南,确认“只要代办关系属实即可办理”,极大地简化了办理流程。

  其间,《曝光台》栏目还先后聚焦了“空置房物业费减收”“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互联互通”“城市道路停车”“拆除违法建筑”等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相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整改曝光问题,并且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改变行业规则、修订政策“漏洞”。

  青岛的营商环境更好了,一个既清又亲的政务服务环境正在悄然形成——这是不少企业界人士感受到的“青岛之变”。

  《曝光台》先后推出的百篇报道中,有三分之一直击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为持续改善青岛的营商环境鼓与呼。

  4月2日,本报推出《这个五星级酒店项目被迫停滞四年多》一文,报道了一家民营企业因消防通道问题而无法正常开工的困境。文章见报后,市南区政府迅速行动,召集多个部门研究对策,打通了因产权问题而堵塞四年的消防通道,为企业顺利开工建设扫平了道路。

  5月7日,《一根网线让经营“卡了壳”》刊登,讲述众创空间一家企业在创业过程中遭遇的难题。李沧区迅速回应,承诺为众创空间初创企业提供免费网线及设备。

  6月12日,《申领参展补贴:须有纸质“印章”?》发布,市商务局马上整改,表示迅速优化流程,为参展企业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7月1日,本报推出《房屋漏雨渗水浇凉了创业心》,高新区立刻调研,推出三大举措解决科技园区房屋质量问题。

  这些报道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从一个个案折射出系统性的行风懈怠、监管漏洞、法规滞后等问题,为青岛营商环境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一位民营企业老板感慨说:“有了青岛日报的舆论监督,企业现在有了能‘说话’的地方。通过报纸的有效监督,多年的难题解决了,我们的气也顺了。良好营商环境的营造,强有力的舆论监督最重要!”

  《曝光台》开栏以来,本报还对环境、环保等问题高度关注,聚焦了铁路沿线脏乱差、栈桥地下通道“煞风景”、石墨工业园区遭遇“生态尴尬”等问题。曝光存在的问题,擦亮了城市的窗口,提升了城市的环境品质,广大市民也感觉到:“青岛的城市环境更美了,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的窗口更加明亮了。”

  曝光—回应—解决,政务环境越来越“阳光”

  监督本身不是目的,推动发展才是方向。

  158天,100篇。改变着青岛的风气,带给了青岛新的气象。

  短短5个月时间,本报的《曝光台》成为一个行业标杆,标志着青岛主流媒体的新闻舆论监督工作走向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监督力度和监督效果也进入了全新阶段。

  158天,100篇。在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本报探索出了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有机结合的监督报道机制。从乱象发现到及时跟踪,从探究调查到曝光真相,从原由细究到责任追寻,从问题解决直到引导反思和制度建议等,构建了相对成熟完善的舆论监督模式,体现了舆论监督时效度的高度统一,为青岛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工作“搞出影响、创出品牌、形成经验”开辟了道路。

  158天,100篇。青岛日报舆论监督部门与被监督部门也逐渐形成了曝光-回应-整改的良性循环,在每一个领域发起的“狙击战”,都清晰地剖析了行业痼疾,深刻地改变着行业规则,更助推了该领域相关政策的出台和长效机制的建立。

  应该说,《曝光台》报道刊发后,绝大部分区市、部门都能积极回应、迅速整改,相关区市和部门的一把手或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出面作出承诺,立刻整改,就涉及到的相关曝光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举一反三。

  3月26日,《房屋专项维修资金,咋这么“难”用?》刊发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当天回应,将全力攻克“使用难、表决难、信息化水平不足”难题,发挥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的作用。随后,该局迅速整改,积极进行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管理系统建设的前期筹备工作,探寻一条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简化使用的长效机制。

  4月16日,针对百姓反映强烈的老楼加装电梯问题,本报推出了《住户们望眼欲穿,却遭遇“百分之百业主同意”这一拦路虎——试点两年多,青岛老楼仅装了三台电梯!》一文,直指相关工作存在的堵点问题。报道刊登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迅速行动,随后出台了《青岛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办理指南》,极大地推动了老楼加装电梯试点工作的全面开展。

  有人将新闻媒体对政府部门的舆论监督形容为啄木鸟与树的关系:“树”(政府部门)只有接受“啄木鸟”(新闻媒体)善意的“敲打”,才能“虫去病除”“枝繁叶茂”。

  如何在政府部门与新闻媒体之间形成“曝光—回应—解决”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1+1>2”的效果,这是舆论监督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青岛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办公室将舆论监督暴露出来的需要进一步整改落实、建立长效机制的问题,列入重点巡回指导工作,分配给全市15个巡回指导组。各巡回指导组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与被指导单位面对面探讨,协调各有关方面共同协作的形式,推动问题整改走向深入。

  市纪委市监委、政务服务热线(12345)、党委政府督查部门与新闻媒体沟通协调,全天候关注群众反映、媒体曝光、职能部门移交的问题线索,将信息统筹起来建立起统筹管控的“信息池”,根据情况分配给纪检、媒体、督查室等,实现舆论监督、部门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的良性互动。

  这种与市纪委市监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合力攻坚的良性互动,做到了“快速处置”“精准处置”,而且是快跟进、快运转、快查处,不等不拖不靠,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158天,100篇。声振乾坤,赞誉不断。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对本报的舆论监督为推动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起到的积极作用给予肯定。

  《曝光台》栏目陆续收到市民和企业来电、来信,表达他们的肯定和期望。因本报监督报道而受益的水清沟的拆迁户们送来了表扬信:“感谢岛城第一媒体青岛日报,《曝光台》的报道对于水清沟回迁工程早日完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千言万语述说不完我们的感激之情!”青岛江苏商会和企业不久前也送来了锦旗,盛赞日报舆论监督是“政府的瞭望哨,企业的守护剑”。

  158天,100篇。声誉初显,战事更猛。

  随着《曝光台》对各类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的攻势进入“白热化”阶段,青岛日报舆论监督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在青岛、没烦恼”“哪些事情没办好,记者帮您曝一曝”等监督口号不但在政府干部群体中耳熟能详,更成了许多市民的口头禅。而且,在青岛的政务圈子里,每天早上看青岛日报《曝光台》又在关注什么问题,已经成了习惯。

  本报舆论监督热线82933327与市政务服务热线12345联动的《市民来电来信》专栏,成为最受读者关注的“哨所”。

  采访中,一位职能部门负责人对此表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自己的问题尽快整改,别人的问题更要引以为戒。

  一位政府官员对此坦言:把工作都放在阳光下晒一晒,有利于健康“生长”;“照照镜子”察得失、补错误,有利于改进工作方式。

  改变,正在潜移默化中延续。

  政府官员们对待舆论监督的态度在改变,从以前的“回避问题”,到后来的“勉强面对”,再到现在的“欢迎监督”。

  整个青岛政府部门的工作氛围在转变,一个让人如沐春风的政务环境正在悄然形成。

  100篇舆论监督报道余音未远,金石犹坚。面向明天,青岛日报更感到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未来,青岛日报将更好地聚焦百姓关心的各类热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准确监督、依法监督和建设性监督;未来,青岛日报将总结经验,继续深耕,保证每一篇监督报道“声成金石,字夹风雷”;未来,青岛日报将紧跟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监督促进落实,为立体、综合、全方位、内生地搞活一座城,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保驾护航!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邱 正)

(编辑:明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