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慈善民生 >>这些年,谁伴我长大

这些年,谁伴我长大

时间:2016-05-31 11:32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 人民网-人民日报
当下,留守儿童的成长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走访中发现,留守儿童在心灵关爱方面存在缺失,与父母之间缺乏有效的情感互动。

  当下,留守儿童的成长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记者历时半年,前往河北、河南、浙江等地,走访了十几名留守在家的孩子、在外打工的父母,以及长期关注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者。走访中发现,留守儿童在心灵关爱方面存在缺失,与父母之间缺乏有效的情感互动。

  “除了钱你还给过我什么!”想起女儿在电话里的质疑,在外打工的妈妈失声痛哭。

  常年在外,很多父母疏于沟通,爸爸妈妈成了“打钱的人”。采访中,我问过多个孩子,当你遇到困难、烦心事,会给爸爸妈妈打电话说吗?孩子们大都回答:不会。

  低年级的孩子会说:他们听不懂。小学高年级的孩子说:如果说了,父母会担心、牵挂,认为自己不开心。再大一点,进入了青春期的孩子们直接回答:不想说。

  农村里,环境封闭,少有外界信息输入;看护孩子的老人们大多文化有限,体力不支,常常一对老人带着几个孩子,教育上力不从心;学校则受制于师资、经费,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如果没人爱,孩子就野了,这成为很多乡村老师的担心。

     在家的孩子:

     爸爸说,考不好我揍你

  “你好好学听到没,考不好我揍你。”之前的一次通话,爸爸告诉王婷婷。

  北冶小学期中表彰大会,王婷婷得了六年级第二名,比第一差了0.5分。拿着奖状,她微抿着嘴,脸微微泛红。

  “你考得不好就该不告诉我了。”王婷婷估计,如果打电话告诉妈妈成绩,她一定会这样说。

  校门外是绵延的太行山,北冶小学在河北平山县北冶乡,一所寄宿制学校,上10天,休4天。开完表彰会就放假了,爷爷来接婷婷。她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爸爸在陕西,妈妈在石家庄。家里有妹妹,还有一条跛脚狗为伴。

  平时,爸爸的联系不多,妈妈电话勤一些,每次都问学习、天气、饮食,有时问题重复,婷婷就烦了。

  快到晚饭,婷婷去接妹妹。看见婷婷,6岁的妹妹老远就冲过来一把搂住大腿,上蹿下跳,婷婷则板着小脸。平时放假,婷婷会拿着作业去幼儿园,边写作业边教妹妹拼音。幼儿园20多个孩子,只有一位60多岁的老师。婷婷对妹妹很严厉,因为“我妈就是这么对我的,我想让她也好好学习。”

  回到家,饭已经好了,老人身体都不太好,年初,爷爷病了一场,“花去人家一年打工挣的钱。”爷爷叹气,“必须在外面赚钱啊,过年才能回来。”家里没什么合影,只有两张,还都是婷婷很小的时候。

  吃过饭,妈妈来了电话,“你的语气不坚定,一定考得还不够好。”听了婷婷的成绩,妈妈这样说。婷婷没有争辩,一副“就知道会这样”的表情。

  和婷婷一样,北冶中学的李苗听爸爸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你得好好学啊!”

  爸爸在石家庄,李苗和弟弟跟着多病的妈妈生活。放假时,李苗先写作业,然后做家务、卖破烂。干活时,她会想以前,跟着爸爸出去能问东问西。现在,爸爸的电话很少,回到家话也不多。偶尔,李苗会问,石家庄什么样啊?爸爸看着电视说,就那样吧。

  李苗想爸爸回来,但又怕他回来喝酒,怕他喝醉了发火,跟妈妈吵架。她想,如果成绩好,爸爸就会高兴,不那么辛苦了。李苗很爱学习,也很着急,最近历史地理考得不好,一些老师没强调的知识点,她就忽视了,结果丢了分。晚九点,宿舍熄灯了,李苗还趴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看课本,现在,除了看课本、做题,她已经没有时间看别的了。

     出来的父亲:

     不怎么跟孩子聊天

  掏出手机,石彪按断了姐姐的视频请求,他刚从北京的呼家楼上了地铁,至少一小时才能到达天通苑。晚8点,地铁晚高峰快过了,但依然没座。农村的夜静,估计姐姐和儿子马上就要睡了。

  过年回来,石彪一个电话都没给家里打。他在北京做理财销售,一个项目赔了,他以为是暂时的,先掏钱垫给了客户,结果真出事了,30万没了着落。30万,这在农村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想到这他就噌噌地冒火,也不愿和家人联系。只有姐姐,时不时跟他微信联系着。

  6岁的儿子留在老家,爷爷奶奶带着,姐姐在时他偶尔跟儿子视频,每次都问吃什么了?学什么了?没两句,儿子就烦了,跑去看电视。

  “你跟儿子的感情深吗?”听了我的提问,石彪愣住了,沉默了一会,他说“不太深。”

  很早,石彪就来北京打工,即使有了孩子,每年在家的日子也屈指可数。

  石彪喜欢城里,他说这里充满可能,而家里的日子一成不变,年轻人根本呆不住。即使过年在家,大多时间他也在看手机。

  刚到北京时,因为只有初中文化,石彪只能在家具厂打工,他不甘心。后来,机缘巧合,他做起了理财销售,觉得这职业太好了,“能接触到很多成功的人,很高端,跟他们聊天都在成长。”

  到家已经很晚了,天通苑的屋子是与人合租的,一个小单间挤着两张床。躺在床上,石彪继续工作,不停地发微信、打电话。他说做这行就要常沟通,没事也得联系着,维护感情。

  “那你会经常跟孩子聊天,讲你在北京的见闻吗?”我问,“不会,说了他也不懂”,想了想,他又说“也不是,其实,他能听懂。”

  这半年石彪和在广西打工的老婆也毫无联系。“关系不太好,想法不一样了。”但他没什么时间想这些,每晚,他都会发一条朋友圈,内容多是梦想、挫折、奋斗。最近两天,他发了“人生的路都是逼出来的”“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有时,他会想儿子,想起上次走时儿子已经睡了,没有告别,第二天醒来后儿子有点难过,说早知道爸爸会走我就不睡了。可他觉得没办法,“我得赚钱啊!必须要赚很多钱,才能买房、买车,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那你觉得什么是更好的教育?你希望孩子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的这条微信,石彪没有再回。

     长大的留守儿童: (编辑:红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