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慈善民生 >>责任报告发布企业更多 公益慈善信息披露最多

责任报告发布企业更多 公益慈善信息披露最多

时间:2015-01-28 11:11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人民政协报
2014年,中国企业发布1526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其中,上市公司与国企占据大多数,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记者1月23日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14)》(简称《报告》)中获悉,2014年,中国企业发布1526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其中,上市公司与国企占据大多数,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报告》由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新华网、正德至远社会责任咨询机构共同编著,并于近期发布。《报告》列举了“八大发现”,并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未来趋势做了总结。

  责任报告数量持续增加,

  国企与上市公司是“主力军”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持续增长,这已是长期的趋势。那么,2014年增长了多少呢?

  根据《报告》透露的数据,2014年,在政府、市场和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的推动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由2013年的1231份增至1526份,同比增长24%,发展速度保持良好态势。

  《报告》发布方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分析,发现北京、上海、广东地区的报告发布数量最多,达到404份。

  这些报告中,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比例各自是多少呢?《报告》显示,上市公司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热情更足,共有758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报告,占报告总数的近50%。

  就企业性质来说,国有企业发布报告的积极性最高,1526份报告中,国企报告共计608份。

  “这些年,包括国资委在内的相关部门对国企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要求很高,比如国资委曾要求所有央企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一位国企CSR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外,记者发现,2014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篇幅普遍增加,根据《报告》发布方透露的数据,报告的平均篇幅由2013年的31.8页增至2014年的34.5页,“能较好地涵盖企业所在行业及年度重大责任议题”。

  从责任议题来看,企业披露的社区公益和慈善信息占据了77%的比例。排在后面的分别是反腐与合规、职业病防治和供应商管理。

  “报喜不报忧”状况改善报告发布连续性较好

  “报喜不报忧”是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时常见的现象,因为缺乏负面信息,报告的客观性往往大打折扣。

  记者注意到,《报告》中对国企、外企和民企的负面数据披露进行了分析。411家(67.6%)国有企业对负面数据进行披露,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对负面数据的披露比率则不足5成。

  从14个重点行业来看,石油石化行业负面信息披露率达到92.3%,表现优秀,而房地产行业(38.3%)、汽车行业(21.2%)表现较差,日化行业企业负面信息披露率为0%,亟须改进。

  另外一个引人关注的特点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连续性较好。截至2014年,我国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6次及以上的达到425家,其中,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次数最多,高达11次。

  在明确发布时间的897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超9成报告发布时间分布在第一、二季度,时效性较好;另一方面,报告传播方式趋向多元化,利用新媒体优势发布报告的企业数增多,如使用二维码扩展报告内容,采用微信、微博等报告推广形式,实现了社会责任信息传递的及时、有效。

  《报告》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连续性较好,发布时间集中在上半年,传播方式丰富,显现出企业对社会责任信息沟通的迫切期望。”

  报告将与社会热点结合重视新媒体“杠杆”作用

  在对现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分析后,《报告》总结出数个“未来趋势”。其中有两点较新,引人关注。

  《报告》认为,企业

  社会责任报告内容更加实质化、定量化,与公司战略、重大活动、社会热点等结合将成为未来重点。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范围将更加规范和广泛,披露的重点除了重视报告指标覆盖外还将关注公司实质性议题披露,除了重视报告定性内容外还将关注报告定量数据,除了重视报告的结果外还将关注报告编写流程和议题筛选过程,这一趋势将促使今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更加实质化和定量化。”《报告》指出。

  同时,为突出报告亮点,突显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加报告的时效性和可读性,今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将与社会热点结合,以增加企业对社会各方期望的回应,体现报告的及时有效和公司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承诺。

  另一个重要趋势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将更加重视发布平台和新媒体的“杠杆”作用,传播形式趋向“社交化”和“移动化”。

  《报告》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一要义是“要把企业的社会/环境信息传递给公司的内外部利益相关方”。微信、微博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将给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和传播带来新的元素。

  《报告》举例说明:“今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进行社会责任报告的‘二次开发’,把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企业与受众互动和交流的载体,借助公司微信、微博等媒介,以平等的对话和‘互联网式语言’,对外进行社会责任信息传播,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玉殿晗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3-09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