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硕士、博士都在清华大学就读,人称“三清博士”,一个“高大上”的称谓;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继保班”班长,一个基层电力检修的带头人;两个很难联系在一起的不同身份,其实,就是一个人。今年32岁的谢邦鹏,就是这样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一线电力工人。 “当一线工人,不能只是简单地‘流流汗’,更多的应该是‘过过心、用用脑’。电力行业也不是简单地接根电线、换个继电器,随着智能电网、物联网、特高压技术、电动汽车等高科技的引入与融合,越来越需要高科技人才进行创新实践。”面对记者的采访,谢邦鹏这样说。 这不,2015年第一天,谢邦鹏一早就得赶到陆家嘴滨江。他要对6座变电站、2座开关站等设备进行特巡,以确保节日期间陆家嘴区域的用电稳定。 一名清华大学高材生,甘当一名普通的蓝领工人,而且一干就是6年,是什么吸引了他?这其中又有什么奥秘呢? “走进”谢邦鹏,让我们一同来揭秘…… 1.“学霸”做出“意外”选择 圆梦从一线工人开始 谢邦鹏儿时的梦想就是做一名工程师。在他小时候就表现出了对电力的浓厚兴趣:用手电筒的干电池搭灯泡,拆了电动玩具车看电路……5岁上小学,高中时数理化都得过奥林匹克竞赛奖项,谢邦鹏就是人们说的那种“学霸”。 1999年,他以高出四川录取线40分的成绩考上清华大学,那年他17岁,而专业,选的就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大三时,班上很多同学都在为出国做各种准备,但谢邦鹏对此却兴趣不大,学习成绩优异的他被保送为中科院院士卢强的硕博连读博士生。“卢老师是电力系统首席科学家,电力行业的泰斗,能做他的学生,我感到非常幸运。”谢邦鹏告诉大家。 “电力”能转换成“磁力”,牢牢地吸引住了谢邦鹏。2008年博士毕业,谢邦鹏眼前的职业道路有很多条,但他还是难舍电力;而即便在电力系统,也有多种方向:去高校、科研院所搞理论研究,或到电力公司、发电厂、配套生产电力设备的企业做工程应用方面的工作;可以留在北京,可以回成都,也可到上海。最终,谢邦鹏的选择多少有些令人意外——到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做一名电力工人。 对于谢邦鹏的选择,父亲很支持,母亲有点小失落。而谢邦鹏则沉浸在新工作、新生活的憧憬之中。谢邦鹏说,小时候老师问同学们“长大后的梦想”时,他的回答是“工程师”,这个梦想从未改变,他深知,这个 “工程师”必须要深入实践,才能获得真知。 2.从“傻站”到“劳模” 一年内完成“博士-菜鸟-达人”转变 正所谓“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2009年初,谢邦鹏第一次跟着继保班的老师傅到一线工作时,“现实”就狠狠地给了他“闷头一棒”——“三清”博士瞬间变成了一只操作技能“菜鸟”。 “继保班”是浦东供电公司“运检部”的重要班组之一,主要负责公司管辖范围内“二次设备”、“三次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人们要做的是日常巡视维护检修、故障抢修、新设备投用前的验收等工作。对于这些工作的原理,在清华大学苦读9年的谢邦鹏早已烂熟于心,但第一次进入工作现场、看着师傅们各自忙开时,他却只能“傻站”在一边,因为“什么工作都搭不上手”。 强烈的挫败感让谢邦鹏觉得自己在现场有点“多余”,好在此时,班里的老师傅给了他鼓励:“万事开头难,你学起来肯定很快的。”这句话让谢邦鹏突然明白,虽然自己有博士学位,但都是理论知识,面对实际工作,除了从零开始,别无他路。谢邦鹏又开始发挥“学霸”的潜能。他一边翻看各种工作规程、说明书,一边主动向班长“要活干”,单位规定下午五点下班,他经常主动加班到晚上七八点。为了提高工作技能,很快他就成了班组里的“劳模”:拧螺丝最多、接线头最多、看图纸最多、做笔记最多。 从“零技能”菜鸟到操作“达人”,谢邦鹏用了一年时间。时至今日,他仍坚持着工作时“早到晚走”,基本每天都是班组里最晚下班,他说:“已经习惯了。” 3.暴走“丈量”世博供电路径 “本领过硬”还能“随叫随到” 2010世博年,对谢邦鹏是重要的一年,也是最辛苦的一年。 世博会期间,浦东供电公司承担着浦东世博区域电网和电网设备的运行维护任务。他从一线班员成长为现场工程师,除了继保班的工作外,还被抽调去参与世博区域变配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 作为最基本的保障条件之一,电力对世博区域运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时,谢邦鹏手头有一些前期的资料,但这些资料是不是都能和现场的设备对应得上?认真的谢邦鹏开始了排摸,而排摸的方式很原始——把浦东世博区域各站点的全部供电路径走一遍。 “每天走二三十公里肯定有的,一天下来非常累。”除了走路,谢邦鹏还要钻进每一个地埋变电坑道查看设备,坑道里常有积水,经常出来后就是一身泥水,“现场不可能换衣服,湿衣服也要穿一天。”最终,在用双脚“丈量”了浦东世博区域供电路径之后,谢邦鹏和同事精确绘制出了数千条线路的接线图。 电力工作关系着整个城市的运行和千家万户的生活,一个小故障可能就会使一大片区域陷入“瘫痪”,而作为电力工人,除了要能吃苦、具备过硬的“本领”外,还必须“随叫随到”。 2012年夏的一天,谢邦鹏凌晨三点接到一个抢修电话:35千伏黄楼站一仓10千伏出线倒闸操作时不能正常送上,他和同事董逸俊立即赶赴现场。黄楼站是一个老站,10千伏开关室里就像一个蒸笼,谢邦鹏和董逸俊进去不到三分钟,衣服就已被汗水湿透。所幸,此时的谢邦鹏已练就过硬的现场处置本领,他很快查明原因,一个小时后,更换完一个继电器,顺利送电。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