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9月2日电(记者白丽萍、徐皓夫)绘制彩陶元素的扇面、用黏土捏制彩陶、用衍纸材料制作彩陶纹饰……在兰州市第三中学陶艺工作坊中,同学们围绕“马家窑彩陶”,玩出了新花样。
2018年,兰州市第三中学设置身边的历史——甘肃远古彩陶“新解”校本课程,成立甘肃远古彩陶“新解”艺术工作坊,广受学生喜爱。
兰州市第三中学教师李毅正在给同学们上陶艺课。新华社记者 白丽萍 摄 工作坊老师李毅从观察、临摹、研学、创新、运用五个方面设计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触摸到身边的历史,“同时从家乡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使其达到‘始于传统,承以创新’的美育目标,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她说。
2013年,李毅从宁夏大学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后到兰州市第三中学担任美教。起初,她曾为同学们重视主课、轻视美术课而苦恼。为了激起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她尝试带学生去马家窑的发源地学习陶艺,到博物馆感受彩陶文化。2020年,该校在此基础上开办陶艺工作坊,正式开展陶艺课程。
课余时间,同学们来到工作坊正在绘制陶罐花纹。新华社记者 白丽萍 摄 开学不久,不少学生趁课余时间来到工作坊,完成陶罐的花纹绘制。初三学生马鑫博一有空余时间就来工作坊帮忙,有时需要画彩陶的卷轴画,但材料不足,马鑫博便突发奇想,就地取材将废弃的拖把杆制成卷轴模样。还有小静同学,为了更好展示彩陶之美,将平面的彩陶画用折纸书的形式呈现出来。李毅说:“同学们围绕彩陶主题进行创新的作品有很多,也经常启发我不断深入钻研彩陶文化。”
通过多年的摸索,学校的彩陶课程已形成教学体系,分为绘制平面衍生纹样、衍纸材料制作彩陶纹饰、超轻黏土还原彩陶、卡纸绘制立体镂空纸艺彩陶,以及设计制作古风书签和扇面等学习板块。
工作坊墙面上贴满了各年级学生的作品。新华社记者 白丽萍 摄 当初为什么选择陶艺?李毅说,甘肃拥有历史悠久的彩陶文化,彩陶形状多样,一是学生们可以在家乡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二是通过动手临摹制作等手段,让学生的身体与心灵感受人类的进步和艺术的伟大。
现在工作坊墙面上贴满了各年级学生作品,“整个工作坊的布局都是我和学生们一起设计完成的。在这门课中,我得到很多学生的正向反馈,觉得自己多年坚持上陶艺课是正确的选择。”
在工作坊的展览桌上摆放的历史建筑模型。新华社记者 白丽萍 摄 在工作坊的展览桌上,摆放着一栋栋木棍搭建和纸卷搭建的历史建筑模型。现在李毅正在尝试将陶艺课的知识和历史、语文、生物等主课进行融合。“比如高一年级上《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我主动和语文老师合作,一起带领同学们制作一些古建筑模型,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了解历史文化背景,认识楼体的每一个结构、每一个纹饰图案,使陶艺课发挥更大作用。” (编辑:思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