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纳米科学……这些高端的科技名词,出现在了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里。而《方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提出“形成领跑世界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将北京打造为世界知名科学中心”。 由于拥有全国最多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无可争议。但要在科技创新上“领跑世界”,北京该如何实现?就此,本报采访了科技与经济领域相关专家。 去年中国投入研发经费达1.4万亿 《方案》明确了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事实上,这不是中国城市第一次提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中心。去年5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提出要将上海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此次由国务院出台的《方案》,规格更高,要求也更详细。“在创新时代背景下提出这一方案,是因为国家整个创新环境和创新任务正在发生变化,这需要不断加强创新空间的设计。”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贾晋京认为。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在扶持科技创新上不断加大投入。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4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38.1%,年均增长11.4%。按汇率折算,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2015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GDP之比)为2.10%,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正视与发达国家差距 中国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令人鼓舞,但同时也要正视目前中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 从历史发展看,世界科技中心的形成与转移,一般发生在历史机遇期。近现代以来,英、法、德、美、日等国家先后形成了科技创新中心,进而占据了世界经济主导地位和科技创新领先地位。而现在,随着中国科研经费投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在世界科技创新上实现“并跑”和“领跑”已经有了有利条件。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天津大学教授杨全红认为,此次《方案》的提出,对中国来说是一个相对成熟的时机。“相比20年前、甚至5年前,中国的科技水平已有了很大程度提高。”杨全红以自己所从事的碳纳米材料领域为例,向笔者讲述了中国近年来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从基础研究角度看,虽然我们与发达国家在原始创新上还有差距,但从投入力量、参与人数以及在世界高水平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数量看,我们至少在规模上初步具备了‘世界科学中心’的水平。而通过近年来人才的大力引进和本土培养,中国也已经聚拢了一大批世界顶尖人才。在研究成果上,和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也已经越来越小。” 构建京津冀创新共同体 “世界科学中心除了有先进性、引领性,还应具有服务性和共享性,与周边城市共享,进一步服务全世界。”杨全红说。的确,北京建成“世界知名科学中心”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北京一城。《方案》明确指出,要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以天津为例,杨全红希望北京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能更多对天津科研院所和高校起到辐射作用,比如共享基础研究的科学设施和人才、促进科技成果和人才的流动性等。 贾晋京表示:“北京所具有的优势正是它的开放性。”他希望北京能借助其资源优势,推进京津冀整个区域的世界级创新城市群的建设。“进一步在空间格局上,创造从中心到区域的创新驱动型的国家布局。同时,这也有助于创业环境的优化和提升。” 杨全红还认为,北京追求建设世界知名科学中心,除了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意义,这一方案还会影响“大首都圈”的文化建设,真正使“大首都圈”成为“世界上叫得响的城市群”。(李 贞 胡 荣) (编辑:红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