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4年年末,国务院批复霍尔果斯设市,刚好半年整。 半年来,这座中国最年轻的城市,是中国政经版图上最炙手可热的区域之一。它承载的国家使命被外界反复解读,已成为观察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聚焦点之一。 霍尔果斯名为经开区,实为中国经济特区。因为其折射的,是中国能源、外交、经贸战略的顶层设计。因此,数不清的国家、自治区、自治州的优惠政策,慷慨地垂顾于这个亚欧陆路咽喉。 这让人想到35年前的深圳,一个弹丸之地,寄托着国家期待,意欲撬动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大格局。被称为“西部深圳”的霍尔果斯,能重复深圳的故事吗? 时移势易。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深圳为战略支点的中国改革开放,恰逢全球第三次产业转移高潮。深圳依托毗邻国际贸易枢纽香港的区位优势,承接境外、特别是港、台转移出来的制造业,迅速崛起为中国外向型经济的节点城市。而今天的霍尔果斯,虽处于中国工业化从沿海向内陆深化的过程中,但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正处阵痛期的背景下,产业转移的规模和速度,远不及当初的深圳。 并且,在中国中西部的众多城市中,欲争抢这一蛋糕的有力竞争者,远不在少数。 其次,从中国“向西开放”的战略形势来看,阻力决不可低估。中亚至西亚到欧洲的陆路通道,自古即是兵家必争之地。美国、日本、俄罗斯都试图通过重建区域秩序和游戏规则,来实现战略影响力的扩展。中国的竞争优势近年来虽逐渐显现,却还没有到与相关国家的博弈见真章的时候,因此作为亚欧局势“晴雨表”的霍尔果斯,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远大于当年的深圳。 其三,就新疆整体形势而言,虽处于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是中央政府重点建设的区域之一,但广阔的土地空间、脆弱的产业结构以及复杂的社会局势,势必让新疆的建设周期和发展速度难望于当年珠三角之项背。 一言以蔽之, 35年前的深圳是中国唯一的深圳,今天的霍尔果斯却不是中国唯一的霍尔果斯。 因此,享受众多优惠政策的霍尔果斯,决不能躺在政策上坐等发展。正如22年前邓小平南巡深圳所指出的那样,“你们的步子一定要更快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思想更解放一点!”事实上,纵观深圳二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其对优惠政策的灵活解读和把握,已被看做构成“深圳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经常打些政策“擦边球”的深圳,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享受者,也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动者。 今天的霍尔果斯,能否做到这一点? 既然已定位于“丝绸之路桥头堡的排头兵”,应勇于先行先试,拿出更多的想象力和勇气,将被赋予的优惠政策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为化解中国向西开放进程中面临的外部负效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而且,在我们看来,今天中国社会对于地方改革的试错,也会有足够的宽容度。 当然,霍尔果斯也应吸取喀什的教训——顶着“新特区”的牌子,却未能脚踏实地的谋划发展。 同为被时代选中的幸运儿,我们期待霍尔果斯被历史铭记,而非淹没无闻。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