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人大代表赵喜忠的“五种精神”

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人大代表赵喜忠的“五种精神”

时间:2024-01-05 14:08来源:中外网 作者:胡树萌
 赵喜忠曾任盘锦市辽河粮库主任,199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8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优秀职工;1999年被评为辽宁省劳动模范;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3年起连任为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全国劳动模范 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赵喜忠的“五种精神

 

  (中外新闻社 记者 胡树萌)前不久,在辽宁盘锦同赵喜忠同志见面,他给了记者一套《为人民代言》上、中、下三册书。

  赵喜忠曾任盘锦市辽河粮库主任,199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8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优秀职工;1999年被评为辽宁省劳动模范;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3年起连任为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这厚重的三本书近百万字,收录了赵喜忠同志的事迹和履行代表职责期间的工作史料。
 


 

  记者同赵喜忠相识已三十多年,在盘锦和在北京的全国两会上都采访过他。回京之后,我翻阅这厚厚的书籍,看到他在2010年5月18日的一篇讲话稿,距今有十多年的时间了,但看到它,依然令人感动、温暖……从中可以看到赵喜忠同志从一个基层单位的领导如何成为全国劳模、全国人大代表闪光的人生足迹,看到他的奋斗历程,领略他的襟怀、他的风采......

  今天,本网将全文转发他所坚持和发扬的五种精神,以飨读者:
 

赵喜忠谈坚守和发扬的“五种精神”
 

  我1969年参加工作的,四十年来从没离开过粮食系统,同粮食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986年至今的二十四年里,我一直做国营粮食企业法人,在二十几年的工作历程中,我经过太多的风风雨雨,有过太多的坎坎坷坷,同时也收获了一些的经验成果。我先后使盘山县沙岭粮库、盘锦市饲料公司、盘锦市辽河粮库、盘锦市友谊粮库四家合计亏损近亿元的企业起死回生,走出低谷,走向辉煌,并累计实现创利5000多万元。领导夸我是“扭亏专业户”,新闻媒体报道我是“专用‘蓝笔’改写‘赤字’的能人”。当然,领导和媒体的夸奖是有些过高,我没有达到那种出神入化的程度,只不过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

  我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改造四家亏损严重企业,主要是恪守“勤勤恳恳工作,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当官,默默无闻奉献”的人生信条,心中树立了一种必胜的信念,也是党和群众的信任赋予给我的,而坚定这种信念需要发扬五种精神。
 

第一种精神,发扬勇挑重担的精神
 

  在我的心里总有一种不服输的倔劲,只要我认准的事,哪怕泰山压顶也不弯腰,越是艰险越向前,一连改造四家濒临破产企业就是一种印证。

  1986年秋,盘山县沙岭粮库发出“告急信号”。我带着盘山县粮食局党委的重托,走进了当时粮食亏库四五十万公斤,账面累计亏损几十万元,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在全县10个基层粮库中“垫底”的沙岭粮库。我们领导班子带领职工群众,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精心整治,终于使沙岭粮库“旧貌换新颜”,累计盈利百万元,一举成为全县先进单位。
 


赵喜忠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合影
 

  1990年春,盘锦市饲料公司出现“严重亏损”。一个仅有70名职工的小型企业,账面亏损竞达13.4万元,外欠账近60万元,福利费超支2万元。盘锦市粮食局党委选中了我,让我尽快扭亏增盈、救活企业。当时,饲料行业正陷低谷,职工纪律涣散,情绪低落。针对这些问题,我和班子成员一道,带领职工群众“抓改革、订制度、找货源、拓销路、追欠款”。我们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斗,终于使市饲料公司在“夹缝”中步入坦途、扭亏为盈,累计创利近百万元,企业呈现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先后被市政府授予“效益杯”竞赛先进单位,被省总工会授予“双增双节”活动先进单位,被省政府命名为“小巨人”企业。

  1994年春,盘锦市辽河粮库面临“倒闭边缘”。当时,企业账面累计亏损287万元,隐亏500多万元,应收外欠款1400万元,资不抵债。市粮食局党委又想到了我,我二话没说,毅然决然地接受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上任后,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从大刀阔斧搞改革入手,同干部、职工一道查“病根”、找“病源”、开“处方”、治“顽疾”。经过七年的日夜奋战,终于使企业大震威风、大放异彩,粮库盈利年逾百万,实现了“七连冠”,累计创利达1600万元,创下了前所未有的奇迹。1995年以来,市辽河粮库先后四次被省授予“争优增效、创业立功”活动先进单位,荣获省粮食系统标兵企业和省“五一”劳动奖状单位,连续四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连续三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

  2001年春,盘锦市友谊粮库成为“空壳企业”。当时,粮库欠银行贷款1.59亿元,累计亏损挂账8600万元,欠缴多项保险金110万元,满身创伤,负债累累,资产负债率高达120%,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壳企业”。对市友谊粮库党政一把手的人选问题,使市粮食局党委很为难,大伤脑筋,掂量来、掂量去,最后还是决定让我挑起这副重担。当时,我真想歇歇脚、喘喘气,可一想到自己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哪能打退堂鼓呢?于是,我再一次接受党委决定,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任重而道远的征程。我针对职工普遍认为“换和尚没换庙,换汤没换药”的低沉、自卑、观望、等待、漠然的思想状态,以真情换真心,以实况鼓信心,以承诺稳人心,企业的凝聚力大大增强。这样,我带领全库干部、职工用心和汗水再次铸造了耀眼的辉煌。从2001年到2008年的八年迈出八大步,一年登上一个新台阶,实现了累计创利3000多万元的骄人业绩。

  八年中,市友谊粮库先后被评为省、市“五一”劳动奖状和省财贸金融系统“三优”竞赛先进集体;省粮油工业“优秀企业”和首批人力资源管理AAA级诚信单位;被国家六部委授予全国粮食购销企业唯一一家“中华诚信鼎”单位;被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和辽宁分公司分别授予中央储备粮管理先进单位和中央储备粮管理先进中心库称号,被省政府授予“先进集体”,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辽宁省文明单位”。
 

第二种精神,发扬廉洁自律的精神
 

  廉洁自律一向是我做人的根本,恪守的原则,铭刻在心,时刻不忘。2001年5月,在刚调到市友谊粮库不久的一次大会上,我就公开叫板:“只要大家发现我有一点一滴的贪占行为,你们就可以开仓往家拉粮!”。我深知,作为一库之主,可谓大权在握。但,这权利是党和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党为民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我决不能滥用职权,谋取私利,坚决做到廉洁不走样,自律板上釘。

  记得1996年春,我在市辽河粮库当主任。一个来自南方某地的推销员到粮库推销输送带,我看过样品后,认为质次价高,就婉言拒绝了。可这位推销员仍不死心,出门时故意将一盒石林香烟放在我的办公桌上。回到宾馆后便急急忙忙往我家打电话,让我老伴提醒我,收好办公室桌上的石林烟。回家听老伴一说,当时非常着急,因为我不会吸烟,平时有人在我办公室落下香烟,我也从未收拾过,都让那些会吸烟的同志拿走。我立马打车返回办公室,发现烟盒还在,是硬盒石林,打开一看,发现里边没有烟却有50张百元大票。我操起电话打到宾馆,严肃而认真地说:“请立即取回你的钱!不然,我明天交给市粮食局纪委”。万般无奈,这个推销员只好把钱取走了。

  来到市友谊粮库的第三年,也就是2004年初,中央储备管理总公司给友谊粮库下达了收购3万吨储备粮的任务。这个节骨眼正好赶上春节期间,时间紧、任务重,我心里火烧火燎,非常着急。为了让其他同志过个安稳、愉快的春节,我一个人也没惊动。大年初三,我带着念大学放假的儿子,他给我开车,就急匆匆地奔上了收粮之路。先后赶到锦县、台安、辽中、大洼等地,以每吨1500元的价格很快签定了2.1万吨水稻收购合同。商机似乎格外关照勤奋、起早的人,正月刚过,水稻价格就猛涨到每吨1900元。销售方万万没有料到仅仅二十几天,水稻价格会上升这么多,纷纷想反悔,却已签定合同、收了定金,便无计可施了。可是,他们并不死心,派来说客苦口婆心劝说我:“协议是你自己与我们签的,只是一纸协议,虽然交了定金,但还没给你方发货,又是春节放假期间,而且只有你和你儿子在场,如果毁掉合同,我们每吨给你提200元。”我心中也有个“小九九”,照这种提法,就可坐收400万元,够养活两三代人。这时,我头脑里想得更多的是这样做,对不起党的培养和群众的信任。于是,我就斩钉截铁一一回拒了他们:“请各位理解我,我是国营企业干部,不能考虑自己,必须得履行合同!”这批水稻为国家节省800多万元的收购费用。
 


赵喜忠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合影
 

  为了保持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铲除腐败的温床,我所工作过的市辽河粮库、市友谊粮库,都认真实行了“库务公开”,做到“费用公开、账目公开、奖惩公开、评先评优公开、提拔聘用公开”,还干部一个“清白”,给职工一个“明白”。2001年5月,友谊粮库准备搞一次陈粮销售竞拍会,实施阳光工程。消息一传出,许多想“暗箱操作”的人,纷纷找到我,打算合伙以低价买下陈粮,然后再转手高价售出,从中牟取暴利。因原来粮库销售都是由个别职工倒手,而不是直接卖给消费者。对一些人这种“暗箱操作”,我非常气愤,当即宣布公开竞价,内外平等,从而有效地煞住了“后门风”,使这批粮食以最好的价格直接面向市场,让大多数职工心舒气顺,心服口服。

  2001年至2008年的八年间,我在友谊粮库工作期间,正赶上粮库大搞基本建设项目。当时,我经手几千万元基建项目投资,这使一些施工单位领导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要把工程揽到手。2003年4月,一个施工单位负责人趁我不备,将钱放在我办公桌里,被顶回又换成现金卡悄悄夹在我的文件中。像他这样行贿的人还有几个,总共有几十万元,我都原封不动地交到粮库财务科,我本人没捞一分钱好处。在这方面,也赢得了职工群众的赞扬和组织的认可。
 

第三种精神,发扬真抓实干的精神
 

  在二十多年工作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我之所以能把四个亏损企业扭亏为盈,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领导干部真抓实干、身体力行,艰苦奋斗、努力拼搏,才能干出四个红彤彤的崭新企业来。

  1992年5月,那时火车皮相当紧张,我正在市饲料公司当经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请下来了大米车皮,准备往凌源市根库发运120吨大米。可天不作美,老是阴雨连绵,站台上发送大米还差400包没凑够。如果大米上不去站,车皮就得落空,合同就得违约。这时,我倔劲上来,大声喊:“就是头拱地也要把这400包大米运到车站,不能让2个车皮落空!”可老天就是不拉睛,农村土道难走,汽车开不进去,只好停在离大米加工厂一公里开外的柏油路上。我向当地老乡借来了小驴车往汽车上倒运,但人家是借车不借驴。我第一个脱下鞋袜,挽起裤腿,驾起辕来,和机关干部一起拉车。这400包大米,往返40趟,干了6个小时,才完成了装车任务。

  我在辽河粮库任职期间,有一次粮库加工厂因原料问题生产出八百多包不合格大米,必须扛到二楼车间进入最后一台米机重新回车,如果从一楼投料口与水稻一起进料,势必造成损失10000公斤大米的严重后果。可把八百多包不合格大米从一楼扛到二楼,那劳动强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这天晚上,我因患感冒正在粮库卫生所打点滴。深夜10点多钟,我赶到加工厂一看,工人们仍在一楼把不合格大米同水稻混在一起加工。我立马叫停,二话没说,自己率先扛起一袋大米,艰难地从一楼爬到二楼,在场的4名工人也跟着扛了起来。当时,我因患重感冒,身体虚弱,汗水流下来,衣服全湿透了,两眼冒金花,两腿直发软,到后来只能一只手把着楼梯扶手跪着往上爬。在场的工人有的流泪了,说:“赵主任,你别扛了,都累成这样了,我们于心不忍哪!”可我仍然一袋一袋地扛,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爬,就这样,一直坚持到凌晨3点钟,我们五个人硬是打上200多包,第二天,粮库机关干部闻风而动,把剩下的 600多包全部扛到二楼,为粮库挽回几万元的经济损失。

  最近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越来越感到总有些力不从心,一些病痛也找上门来了,时常干咳、打“空腔”。经医院大夫诊断,说我“伤力”了。前年,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我被查出了糖尿病。对这些,我都满不在乎,我想只有把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精力,完完全全奉献出来,那样生活才充实,才有滋味。许多好心的同志都劝我悠着点,我却总是说:“哪打桦哪住犁,小车不倒只管推!”我依然我行我素,把自己完全押在我所钟爱的事业上。有一次,市友谊粮库往外发送水稻,当时时间紧任务重,我的倔劲又上来了。我带领12名粮库机关工作人员,组成突击队,与工人一起大干一昼夜,装完六个火车皮,共有360吨水稻,创造友谊粮库历史上日装车最高纪录。

  对此,职工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不少人逗我说:“赵主任当官不像官,和我们没啥两样,吸进的同样是土,吐出的同样是泥!”
 

第四种精神,发扬诚信创新的精神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冠军的运动员不是好运动员。一个经营管理企业的领导,不想盈利,不是一个好的法人代表,因为企业就是以盈利为目的。同时,不具有诚实守信、改革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也决不是一个好的企业领导。在改造四个后进企业的实践中,我以自己的谋略和胆识、精明和诚信,驾驭市场、抢占先机,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大打时机仗、稳妥仗,赢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1994年春,我到市辽河粮库之初,进行了粮库内部“人事、劳动和用工”三项制度改革,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大家更新观念,使他们牢固树立责任心和危机感。逐渐在企业里形成一个“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的挑战中,我们以机智和果断尝试了一条属于辽河粮库经营中盈利的路子,那就是点子+胆子=路子。我到辽河粮库做的第一次生意就是果断决策,从营口地区一次性购入水稻100万公斤。尽管当时受到了粮食局和职工们的置疑,我还是坚持这样做了。因为通过考察和分析市场,价格会有所上扬。后来,没出所料,稻价果然暴涨。趁此良机,我们迅速抛出。这样,大进大出、低进高出,里里外外净挣120多万元。这使我更加认识到,市场要摸准,决策要超前,行动要果断,抢占先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工作实践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没有自己品牌的企业终将被淘汰。因此,我们市友谊粮库上上下下,全力以赴、不惜一切,打造企业品牌产品。自2001年以来,引进一条居世界领先水平的日本佐竹制米设备,建立了现代化高大平方仓,安装了电子测温系统,设立了科学保管监控系统。企业的“圣”牌大米的信誉不断提高,荣获省、市和国家的名牌产品称号,被评为国家级“放心米”,荣获全国粮食购销企业唯一一家“中华诚信鼎”单位。“圣”牌大米已远销省内外、国内外,成为企业重中之重的主导产品,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在经营实践中,我始终不渝地坚持“卖不赊销,买不预付,求不担保”的“三不”原则。二十多年来,我经手的生意成百上千,没有一笔欺骗客户,自己也没有上当受骗。在众多的客户中,赢得了极高的信誉度。2004年春,有一家南方企业要向市友谊粮库买一批水稻和大米,在双方尚未签定协议、粮库也未发运粮食的情况下,这家企业就把400万元预付款打过来了。当有人问他们:“不怕上当受骗吗?”这家企业负责人爽快地回答:“和辽宁盘锦市友谊粮库作生意,就把心放在肚子里,一百个放心!”而我认为,一个企业就应该有这样的信誉度,一个企业的领导人更应该有这样的诚信度。

  总结以往,我之所以接连救活了四家企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开拓进取、诚信创新。基于此,2005年,我被评为辽宁省粮油加工业优秀企业家;2006年,被评为中国粮食行业优秀创业企业家。

  多年来,我本人得到了粮食局党委的重用,同时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认可。为了进一步肯定我的工作成绩,经盘锦市委组织部综合考核后批准,于2005年9月,我被任命为副处级调研员一职。但是,考虑到自己三十多年一直在基层粮食企业工作,为了能够在基层企业为党的事业做更多的贡献,两年后我毅然辞去了副处级调研员职务,在这一点上我从来没后悔过。
 


赵喜忠同温家宝总理合影
 

  2009年为了完成地区招商引资任务,我们顾全大局,支持市政府招商引资工作,把原企业给外商了。国有企业没了,当时家里人和一些老朋友都劝我说:“你这一生也算功成名就了,年龄也大了,该回家享享清福了。”组织上也考虑把我挂到哪个行政部门清闲地等待退休。我似乎觉得他们说的都有道理,我也非常感谢领导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是该“退役”回家养老了。但我又一想现在还不能享受,一是我在国营粮食企业干了一辈子,也干出了人生的辉煌,可民营企业我还从没有尝试过,尤其是现在民营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我还能身体力行,如果不继续为经济社会发展做点贡献,尝试一下民营企业滋味,必然会留下终生遗憾。二是原企业还有一部分职工面临下岗失业,跟随我多年艰苦奋斗结下的情感很难割舍。三是因我本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参加工作也在粮食企业,多年来与农民打交道,为他们服务,开展订单农业,对农民情况比较了解,和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四是党和人民给了我这么多的荣誉和信任,把我由一个普通工人推到了一个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所以,我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一定要回报社会,永远不会忘记党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关爱和支持。

  鉴于上述因素,我下定决心,再拼一把,再创一次业。应该说对于我本人,2008年至2009年是很不平凡的一段时期,使我经历了人生、事业和思想上的极大转变。与此同时,也得到了盘锦市政府、大洼县政府及其新开镇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更激发了我奋斗的决心和信心。为此,新建的盘锦良友米业公司于去年5月份开始在盘锦新开镇顺利施工建厂,到现在为止土建工程已接近竣工。建成后的企业是集收购、储藏、加工、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民营粮食企业。我也坚定信心一定会把这个民营企业继续做大做强,争取再创一次辉煌。
 

第五种精神,发扬甘为公仆的精神
 

  回过头来看,二十多年来,我之所以能将四个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还有一条重要体会,就是必须大力发扬甘为公仆的精神。我深深体会到,“职工的心,企业的根”,只有把职工视为主人,把自己视为公仆,时刻把职工冷暖装在心窝,把职工疾苦挂在心上,才能赢得职工的心,扎下企业的根,这是搞好企业的根本所在。

  我在市辽河粮库和市友谊粮库工作期间,因为企业年年盈利,按年初签订责任状的规定,市粮食局每年给我6万元兑现奖金,可我从不“独吞”,每年只跟副职一样留2万元,其余4万元都分给职工群众,补给困难户。2001年,我调到市友谊粮库,这种公仆意识、关爱职工热度有增无减,照样把奖金分给职工共享。从而,唤起了职工群众的全力支持和真心拥护,当我工作遇到困难时,职工群众都会给予全力支持,当我工作碰到阻力时,职工群众都会给我无穷力量。有了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我们工作将无往而不胜,“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真理呀!

  市辽河粮库有位叫刘洪久的老工人,原是大洼县田家镇毛家村人,1992年退休。因为刘洪久终生未娶,当然就无儿无女了,成为无依无靠的“老孤头”。无奈,老刘只好“串房檐”,姐姐家呆几天,哥哥家住几宿,居无定所。我发现这个问题,就同班子合计,把粮库大门口废弃不用的警卫室腾出一间来,让老刘搬进去住。过了一段时间,粮库保卫科提出意见,我们也感到住在警卫室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就是召开班子碰头会,研究决定为老刘开辟一间16平方米的单身宿舍,发动职工把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打扫得干干净净,收拾得利利索索,作为老人长久安身之处。对此,有个别职工想不通,放出风来:“刘洪久退休了,咱不该管!”我听到后,在职工大会上语重心长地说:“人都有老的时候,刘洪久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过去,老人家在粮库干了30多年,流过汗、挨过累,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今他退休了,又无儿无女,我们不管谁管!我们今天做的就是对他昨天付出的回报!”说得大家鸦雀无声,一股暖流流进每个职工的心窝里。后来,市辽河粮库与友谊粮库合并时,我们又把老刘送到全市最好的养老院安度晚年。

  我刚调到市友谊粮库不久,就发现职工工资没能及时发放,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欠缴几十万元,职工情绪低落,反映强烈。我深深懂得,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群众利益都是最高的。于是,我东挪西借,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一方面,将拖欠的保险金、公积金还上;另一方面,将拖欠的职工工资补发。一石激起千层浪,职工情绪立刻沸腾起来,都奔走相告,拍手叫好,工作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

  在市友谊粮库,下岗职工大多生活困难,而下岗又患病的职工生活更是难上加难。有位下岗职工宁玉文患脑血栓多年,2003年春,老宁病情突然加重,急需马上治疗。老宁老伴交了困难补助申请书,风风火火找到了我。我一了解,当时粮库工会十分拮据,实在拿不出钱来,我一边安慰老宁老伴,一边从兜里掏出300块钱,嘱咐她抓紧给老宁治病,感动得老宁妻子热泪盈眶,泣不成声。我定期或不定期地带领班子成员走访退休职工、困难职工,仅2001年上半年,我个人工资就拿出6000元补助给生活有困难的职工群众。从而,把职工的心调动起来了,把企业的根扎下去了。
 


赵喜忠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投票选举国家机关组成人员
 

  回顾二十多年的工作历程,我经过风风雨雨,走过坎坎坷坷,用心血和汗水构筑一条“二十年风雨创业路”。党没有忘记我,人民没有忘记我,赋给诸多的荣誉:1992年至1999年,获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市劳动模范和特等劳动模范;1996年至1998年,两次荣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1997至2001年,分别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199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8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优秀职工;1999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同时,我从1997年至今当选为盘锦市兴隆台区人大代表,1999年至今当选为盘锦市四、五、六届人大代表,2003年至今连任为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与此同时,我是市人大三届内司委委员,连续被市、区监察局聘为经济发展软环境监督员,市建委聘为社会监督员,市法院聘为执法监督员,市公安局聘为警风警纪监督员,辽宁省公安厅聘为特约监督员。

  近十五年的人大代表生涯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人大代表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十多年的代表实践,我已经形成了习惯规律,就是把倾听群众呼声,了解和推动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过程,作为提出有质量有针对性的代表议案和建议的基础。十五年来,我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提交了议案建议达200多项,每一份议案、建议都凝聚着我关注民生、深入调研、认真履职、辛勤付出的成果。而党和人民的信任也将进一步激发我的动力与决心。我将不负重托,恪尽职责,发挥代表作用,也将永远信守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并将一如既往地架设好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坚实桥梁!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八日
 

(编辑:思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