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特写:地震一月,鲁甸不再哭泣

特写:地震一月,鲁甸不再哭泣

时间:2014-09-04 10:44来源:新华网 作者:吉哲鹏
鲁甸地震发生一个月来,一个个抗震救灾、守望相助的故事缝补着地震的创伤,地震伤员正陆续康复出院,一张恢复重建的蓝图正在绘就,灾难中还迸发出自强不息的人性光辉,让历经磨难的人们不再哭泣,直面灾难,走出大山。

  新华网云南鲁甸9月3日电(记者 吉哲鹏)鲁甸地震发生一个月来,一个个抗震救灾、守望相助的故事缝补着地震的创伤,地震伤员正陆续康复出院,一张恢复重建的蓝图正在绘就,灾难中还迸发出自强不息的人性光辉,让历经磨难的人们不再哭泣,直面灾难,走出大山。

  来自云南省民政厅的消息说,截至9月2日18时,灾区共设立集中安置点195个,集中安置4.98万人,分散安置26.8万人,发放了大量帐篷、棉被、折叠床及衣物、食物等救灾物资,救助资金也正在发放,灾区群众过冬补助方案也提上了日程。

  9月3日,在龙头山镇的灰街子安置点,还驻扎着卫生防疫人员和救灾部队。临近中午时分,“卖苹果、梨子”的叫卖声响了起来,一些人家都开始做饭。

  安置点B区72号是谢维礼的帐篷,只住了他一个人。地震后,这位63岁的老人成为很多媒体关注的焦点。在地震中,他失去了6位亲人,包括女儿、外孙。

  在他的帐篷里,堆放着许多方便面、饼干、矿泉水。“这些都是政府发放的。我们几家都是互帮互助收花椒,今天是一个朋友家收,我年纪大了,爬不动了,就给他们送水。”谢维礼说。

  这个已过花甲之年的老人胡子花白,但精神矍铄。说起什么事理,老人家心里敞亮,口齿清楚,“在这种自然灾害中,不能说我受灾了,就完全坐着等着靠政府。花椒能捡到一点算一点收入,我们还是要自己努力点,生活还是要过下去。”

  尽管地震过去一个月,鲁甸灾区村民依然有浓重的哀伤情绪。在位于小寨乡公路边的一块场地上,甘家寨社的村民安置在这里。8月3日下午,地震袭来时,巨大的山体瞬间坠落,摧毁了这个70多户的小村庄,45名村民永远埋在里面。

  张元山曾是甘家寨社十多年的老社长。地震后,在最初的小寨中学安置点,张元山和另外两名党员为分发物资、群众安置等跑前跑后。但在十多天前,张元山却主动卸任了社长,“家里10位亲人在地震中遇难,包括自己的小女儿心理压力太大”。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鲁甸工作站长吴坎坎说,灾区中小学生的“负性情绪”也比较明显。因为有同学和老师在地震中受伤遇难,有的学生情绪低落。

  为此,开学前鲁甸县教育局为孩子们举办了开学典礼、“震后第一课”。

  “通过开学典礼和‘震后第一课’,让孩子们树立坚定的信心,引导他们从地震的恐慌情绪和应激反应中回归校园生活,在有序稳定的校园生活中找回安全感,疗愈心理创伤和恢复心理健康。”有2400来名学生的龙泉中学校长李明响说。

  地震还让龙头山镇龙泉村大字塘社成为一片废墟,加上山坡出现裂缝,村民在小学教师石军华等人的带领下,到山脚下的玉米田里搭起了帐篷。一个月后,蓝色的救灾帐篷外依然是“青纱帐”,玉米很快就要收获了。村民们领到了米、面、油、矿泉水、方便面,以及盐巴、辣椒等,基本上回到了正常的生活状态,期盼着恢复重建尽快到来。

  9月1日,地震灾区的中小学校全部如期开学。石军华一大早就赶到学校,带着六二班的60多个孩子,站在板房校舍的操场上,向地震中的遇难者致哀,还升起国旗,开始了新的学期。

  “在震后第一课,我给孩子们讲,要放轻松,不要有思想包袱。站起来,好好活着,好好学习,是对逝者最大的告慰。”石军华说。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好歌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6-04-11 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