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上旬的欧洲海军展期间,参观者在法国海军集团展位上参观。 据外媒报道,11月19日,欧盟委员会下属的欧洲防务局宣布,多个欧洲国家一致同意,将共同启动多个武器研发项目,以促进各国间更密切的防务合作。 应对形势变化 根据欧洲防务局发布的消息,一些国家已就4项新武器研发项目签署意向书,分别是导弹防御系统、电子战装备、巡飞弹、下一代战舰。意向书对上述武器装备的短期联合采购、中期现代化进程和升级以及未来发展作出了安排。其中,德国、法国、意大利、塞浦路斯和卢森堡等国,已达成防空方面的合作协议;欧盟下一代战舰将于本世纪40年代批量服役。 近年来,面对快速变化的作战模式和战场上的新型威胁,以及担心美国可能削减对欧洲安全的投入力度,欧洲国家不断增加防务开支。近期,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给美欧关系带来更大不确定性。欧盟呼吁各成员国改变国防支出方式,联合起来共同研发和采购武器,以获得更高性价比,减少欧洲防务市场的分裂。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表示,地缘政治形势要求欧洲各国加强合作并增加开支,这对应对高强度战争至关重要。 欧盟蓄势已久 长期以来,囿于内部分歧和美国干预,欧盟防务一体化进展相对缓慢。尽管欧盟早在2017年即启动“永久结构性合作”机制,并设立“欧洲防务基金”用于资助跨国国防项目,但收效欠佳,欧盟各国国防工业的碎片化和无序发展态势有增无减。东欧和中东地区冲突相继爆发后,欧盟开始加快防务一体化与自主化步伐。前者意在消除成员国内部的物资流通和军备采购壁垒,形成协作严密的军工产业链;后者强调武器装备联合研发、生产、采购与应用,以减少对外依赖、实现欧盟防务自主乃至“战略自主”。 在宏观引领层面,2023年10月,欧盟《共同采购法》生效,敦促成员国确保至少65%的采购产品及其零部件来自欧盟境内。今年3月,欧盟发布欧洲国防工业“一揽子计划”,其中的《欧洲国防工业战略》和《欧洲国防工业计划》,为强化和整合欧洲防务技术和工业基础,提出长期愿景并制订具体实施措施。 在具体操作层面,近两年,“永久结构性合作”机制框架下的合作项目也不断推进和增多。就欧盟防务能力发展的重点领域而言:陆地方面,“战斗无人地面系统”项目汇集了9个成员国和28个欧洲工业企业;海洋方面,22个欧洲国家联手打造“海上监视系统”;航空方面,“未来中型战术运输机”“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增强型飞机自主遥控系统”等项目都在加速推进;网络方面,已有20个国家加入“军事计算机应急反应小组业务网络”项目,为欧盟整合防务工业提供了重要依托。 机遇挑战并存 本次新启动的合作项目,是欧盟近年来追求防务联合的最新动向,折射出欧盟正决意在关键性领域加强防务合作,以尽快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以下一代战舰为例,欧盟参与国强调,要着眼海战格局的剧烈变动,在设计上与现有舰艇差距较大;在具体性能指标方面也应有大幅提升。 欧盟试图推动各成员国在关键防务领域强化合作,仍受到诸多现实因素制约。欧盟成员国在防务问题上往往优先考虑本国安全需求和工业利益,以致影响资源分配和利用。这也是“永久结构性合作”机制框架下一些项目推进滞后的重要原因。各成员国政府还需平衡“国内选民对民生福利投入的期望”与“欧盟共同防务目标”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美国虽希望欧洲国家在欧洲安全问题上承担更多防务责任,但对欧洲军备及军工供应链的独立倾向存有戒心,屡屡出手干预。(王大宁) (编辑:思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