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视角 >>中国外交进入“欧洲时间”

中国外交进入“欧洲时间”

时间:2015-10-29 11:04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张 健
 近日,中国与欧洲国家互动频繁、关系热络。习近平主席成功访英,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德国总理默克尔接踵访华,法国总统奥朗德将于11月初访华,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也即将在华举行。中国外交进入“欧洲时间”,中欧关系再掀高潮,成为大国

  近日,中国与欧洲国家互动频繁、关系热络。习近平主席成功访英,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德国总理默克尔接踵访华,法国总统奥朗德将于11月初访华,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也即将在华举行。中国外交进入“欧洲时间”,中欧关系再掀高潮,成为大国关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春秋轮回,时光飞转。中国外交的“欧洲时间”何以到来?细细想来,既非偶然,亦非无因。

  中欧走近,是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对接的必然结果。世界正发生飞速变化,不确定性和安全风险明显增加。中欧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有责任携手合作,推动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共建人类美好家园。作为两大市场,中欧之间的紧密程度前所未有,欧盟连续11年稳居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则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2014年中欧贸易总额突破6000亿美元。中国企业对欧投资近年来呈井喷式增长,存量已超500亿美元,2014年中国企业对欧投资更是首超欧洲对华投资。中欧对彼此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作为两大文明,中欧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千百年来交流不断、互学互鉴。如今,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欧盟也提出了自己的互联互通计划,古丝绸之路将再次焕发勃勃生机,把欧亚大陆的两端更为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中欧走近,更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世界大势,浩浩荡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几十年的快速、和平发展充分证明了“中国道路”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尽管还会遭遇各式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中国和平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大势不会逆转。正是因为看到这一点,欧洲也从怀疑、担忧到逐步接受中国发展壮大,开始热情拥抱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目前,欧盟正遭遇重重挑战,经济复苏仍然脆弱,欧元结构性矛盾未解,社会不满情绪潜滋暗长,各种极右极左势力抬头,安全困境凸显,乌克兰危机、难民危机正在冲击欧盟传统政治和安全秩序。重压之下,欧盟不进则退,正在经历深刻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外交理念的转型调整,对外合作需求前所未有。中国作为一个欣欣向荣的发展中大国,无论在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都可以成为欧洲关键性的合作伙伴。对中国而言,欧盟是中国最大出口市场、最大技术引进方,未来仍将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合作伙伴。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中欧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显然,中国外交进入“欧洲时间”乃时势使然、水到渠成,是中欧关系日益成熟的表现。高层交往是中欧双方化解分歧、增进相互理解,以及加强各领域合作的重要环节。中欧合作符合双方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这已成为中欧共识。未来,只要双方互信互谅、妥善管控分歧,中欧之间还将迎来更多的“欧洲时间”和“中国时间”。

  (作者张 健 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所长)

(编辑:红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