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罗斯26枚巡航导弹,精准摧毁IS组织的11个目标,让世界看到其远程精确打击的能力。普京缘何要在叙利亚“大动干戈”,走出“示强”这步“险棋”? 其实,普京的精细盘算,不仅仅是要荡平IS,也不仅仅是帮巴沙尔“收拾旧河山”。普京此番是要有所作为,填补中东力量的“真空”,恢复对美博弈“棋子”;寻求地中海战略支点,对抗北约围堵;借打击IS的共同目标,在叙利亚寻求俄美共同点;在叙利亚“示强”,在乌克兰“示弱”,解围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的困境。 一些专家认为,普京此番有进有退、软硬兼施、一箭多雕、以斗争求妥协,其最终目的在于“逼和”美国,缓和与西方的关系。战斗的民族,有不服软的秉性,他们不会为缓和关系央求美国,却会以有尊严、强势的姿态传递信号,向西方招手。
![]()
俄罗斯战机持续空袭“伊斯兰国”目标 俄新社摄
![]()
普京的盘算一: 填补中东力量“真空”,俄欲恢复对美博弈“棋子” 除空袭IS武装盘踞的地点,俄军打击目标更多集中在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对政府军形成压制的前沿地带。从叙利亚政局的角度考虑,这反映出俄罗斯要力挺巴沙尔政权,从而维系俄罗斯在叙利亚和中东地区的战略存在。 >>点击详细 从“大中东战略”角度考虑,在俄罗斯眼里,自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的“大中东战略”就接连失误,目前美国正加速从中东抽身并“重返亚太”,因此中东出现了冷战结束以来前所未有的力量“真空”。俄罗斯如能及时填补,就可在很大程度上恢复在中东的传统影响并获取对美博弈的战略“棋子”。更为重要的是,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俄罗斯久违了的大国自豪感。 >>点击详细 普京的盘算二: 将叙利亚作为俄黑海舰队前出地中海战略支点,抗衡北约“围堵” 从军事安全角度考虑,俄罗斯在叙军事行动的重要目标就是力保其在塔尔图斯的海军技术中心和拉塔基亚的空军基地。众所周知,寻求在黑海的海上优势并获取通往地中海的通道和立足点是俄罗斯的不懈追求。特别是在克里米亚危机之后,将在叙利亚的基地作为俄黑海舰队前出地中海的战略支点,更被俄罗斯视为抗衡北约“围堵”的必然选择。 >>点击详细 普京的盘算三: IS是文明世界公敌,普京欲在叙利亚制造俄美缓和机会 由于IS是文明世界的公敌,美国同俄合作打击IS的需求肯定不是零,华盛顿缺少对俄行动无限妖魔化的道义。 莫斯科是在“挑衅”北约吗?一些中国战略学者的回答是否定的。他们认为,普京的真正意图是要把西方的注意力从乌克兰拉到叙利亚,在那里制造俄美缓和的机会。因为在乌克兰问题上俄美没得谈,但在叙利亚毕竟有IS这个共同敌人,还有让欧洲感到切肤之痛的难民问题。在叙利亚寻找俄美共同点,要比在乌克兰这样做容易得多。 普京的盘算四: 提升国际油价缓解俄经济压力,增加对抗美国砝码 空袭叙利亚不仅可以迫使沙特加大对叙利亚反对派的援助力度,从而因财政压力改变“保产压价争市场”的政策;还可以增强伊朗支持巴沙尔政权的信心,从而使因“伊核问题”解决而重现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对手竞争力下降,让中东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推升国际油气价格,解俄燃眉之急。只有经济重振,俄罗斯才能维持高水平的军备力量,进一步增加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底气”。 >>>点击详细 普京的盘算五: 在叙“示强”,在乌“示弱”,俄软硬兼施意在“逼和”美国
![]()
300年俄罗斯大国外交的一个重要传统就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当前,俄罗斯正以在叙军事行动的“示强”和在落实“明斯克2”协议上的“示弱”来为自乌克兰危机后遭遇的困境解围,并力图通过展现在叙利亚的战略存在“逼和”美国。 >>点击详细 “撤退”是为了更好的“进攻”? 普京同美“打太极” 在乌克兰东部经历整个夏天的武装冲突后,9月1日的明斯克二号协议令枪声停歇,持乐观看法的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俄罗斯总统普京“退缩”的信号。 然而,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称,普京没有向西方撤退,而是转移了前线,并且再次用屡试不爽的“挑衅性”手段令奥巴马政府措手不及。普京有可能预料到,奥巴马政府回应的方式将和对乌克兰的方式一样,即很大程度上承认其要求,并说服其在叙利亚和阿拉伯的盟友接受这些要求。普京能否挽救叙利亚政权现在还很难说,但如果他的目标是证明他能够与美国打太极,他已经做的很好了。 (编辑:红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