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今年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0周年的日子,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拟于本月发表“安倍谈话”,并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然而,与当初的“村山谈话”带来积极反响不同的是,“安倍谈话”尚未出炉,便已引发国际社会的疑虑和担心。国际社会为何对“安倍谈话”不放心?日本真正的和平之路在哪里? =========== 安倍暧昧历史态度引发国际社会警觉 ===========
![]()
安倍声称不会沿用“村山谈话”关键词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月25日声称,将于二战战后70周年发表的“安倍谈话”不会原封不动地沿用“村山谈话”中的关键措辞。 安倍当天在日本广播协会(NHK)的电视节目中作出上述表态。当主持人问,战后50周年发表的“村山谈话”和战后60周年发表的“小泉谈话”中,都有“殖民统治”、“侵略”、“深刻反省”、“谢罪”等措辞,“安倍谈话”是否继续使用这些关键措辞。针对主持人提出的上述4个关键词,安倍只提到了“反省”,并回避了“殖民统治”、“侵略”和“谢罪”。 日本最大在野党民主党党首冈田克也随后在同一个电视节目中批评说,安倍的这一表态明确显示,“安倍谈话”准备抛弃“村山谈话”中的关键精神。 >>>详细 450余名国际学者敦促安倍正视历史 5月5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入江昭等187名欧美知名历史学家发表联名信,呼吁安倍政府正视日本战时强征“慰安妇”等历史事实,并声援无惧日本政府压力、勇于探究历史事实的日本历史学家。这封联名信引发国际学界强烈共鸣。共同社报道,联名信发表两周内,又有大约270名欧美和日本历史学家参与联合署名,截至5月19日,联署学者已经超过450名。 参与公开信撰写的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教授亚历克西·杜登先前表示,这封信的内容代表国际历史学界的普遍看法,“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并承担责任,停止歪曲历史或者把这一问题政治化”。 >>>详细 国际舆论为何要紧盯“安倍谈话” 首先,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对于日本来说,则是战败70周年。在这个特殊年份,日本领导人对历史采取何种态度,自然引起亚洲国家的高度关注。 第二,安倍就任首相以来,表现出严重的历史修正主义倾向,在历史问题上先后抛出了一系列谬论。 对于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他鼓吹“侵略无定义”论;对于日本战犯,他抛出“战犯英灵”论;对于“慰安妇”问题,他则声称“慰安妇”是人口贩卖的受害者,等等。此外,安倍本人参拜过靖国神社这个供奉着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的地方。 第三,在战后50周年和60周年的时候,日本政府都通过“内阁决议”的形式,分别以“村山谈话”和“小泉谈话”的名义表达了对历史问题的态度。这两个谈话总体上获得了日本内外的认可。但是,安倍今年以来多次暗示,“安倍谈话”将不包含“村山谈话”关键表述。 >>>详细 专家分析:警惕安倍“深刻反省”表态的别有用心 朴槿惠敦促安倍继承正确的历史观 三问安倍:历史岂可恣意轻浮? =========== 日本危险的军事倾向日渐显露 ===========
![]()
资料图:日本海上自卫队“出云”号 安倍政府“战争立法”包藏祸心 一系列安保法案的确立和通过,意味着安倍政府解禁集体自卫权、修订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扩大自卫队海外军事活动的军事安保政策在法律层面得到保障,也宣告日本战后长期坚持的专守防卫国策被安倍政府彻底颠覆。允许日本在海外作战的安保政策大转变,堪称“战争立法”,却以“和平”冠名,其背后包藏的地区野心和对华祸心,值得高度警惕。 日本军事评论家前田哲男指出,通过一系列安保法,安倍政府把解禁集体自卫权,强化海洋安全保障,日美武力行使一体化等军事安保政策大转换具体落实到了国内立法,并创造出“灰色事态”、“存立危机事态”、“重要影响事态”等新名词。而这些令人费解的“事态”,让人联想到当年日军以保护本国权益为名发动“满洲事变”、“上海事变”、“支那事变”(卢沟桥事变)等侵略战争历史。 >>>详细 小心!自卫队将变“出笼猛兽” 按原有的日美安保条约,自卫队处于为美军提供后勤保障的位置,而此次新安保法制框架将创设“重要影响事态”的概念,取代原来的“周边事态”,旨在明确取消自卫队活动的地理限制、状态限制。也就是说,只要日本政府认定为“重要影响事态”,自卫队就可以在任何时候出现在全球的任何一个地区。 这也意味着,日本自卫队从幕后走向台前,由“后勤部队”演化为美国的“同盟军”,将完成向“正常军队”的蜕变,而日本也实质上变为了“正常国家”。 >>>详细 (编辑:红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