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参演的“红箭-9”反坦克导弹正在进行实弹射击。杨雷 摄
6月4日,参演的“红箭-8”反坦克导弹正在进行实弹射击。刘逢安 摄
6月4日,参演的“红箭-8”反坦克导弹正在进行实弹射击。杨雷 摄
6月4日,参演的“红箭-8”反坦克导弹正在进行实弹射击。杨雷 摄
6月4日,参演的“红箭-10”反坦克导弹正在进行实弹射击。杨雷 摄
6月4日,参演的“红箭-10”反坦克导弹正在进行实弹射击。刘逢安 摄
6月4日,参演的“红箭-73”反坦克导弹正在进行实弹射击。刘逢安 摄
6月5日,参演的“红箭-9”反坦克导弹正在进行实弹射击。刘逢安 摄
6月5日,参演的“红箭-9”反坦克导弹正在进行实弹射击。刘逢安 摄 中国崛起需要稳定的中美关系 郝雨凡 中美关系正处于十字路口 最近有关中美关系的讨论日趋热烈,学界对中美关系的前景普遍比较悲观,多数人认为新冷战已经拉开帷幕,国人必须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的确,今天的中美关系暗涛汹涌,美国政府表面上还算客气,但已经从过去的软硬兼施到以硬为主。从两面下注、接触与防范并进,转向全面防范甚至可能围堵。在经济上搞TPP旨在另起炉灶,军事上,美国在第一岛链、第二岛链加紧部署。国内学界对美国的猜疑也在加深,中国政府也在做两手准备,中美关系真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有可能改善也有可能急速恶化。 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崛起的速度太快,超出美国精英们的预想,中国的影响正日益销蚀美国在全球和地区的霸权。美国当然要继续保持在亚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而中国是最有可能挑战美国利益的国家,守成大国和崛起大国的结构性矛盾正日渐明显。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不甘心被中国超越,正呼吁美国政府调整对华政策,认为美国应采取措施,未雨绸缪,而过去的反华势力则更加积极地推动对华全面遏制,力图削弱中国。虽然尚无迹象显示美国政府已经开启全面遏制中国的对华政策,但今天的中美关系比十年前显然危险了很多,而且越来越有惊有险。 美国正在学习适应崛起了的中国 然而,我对中美关系的看法有些不同,中美之间的确有结构性的矛盾,但国际关系理论中对权力转移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虽然一种观点认为上升的强权一定会挑战传统强权,而最终结果一定是冲突甚至战争。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如果传统强权和新兴强权都不感到安全上的威胁,而且彼此能够考虑对方的利益,并试图满足对方的利益,传统强权也愿意分享权力,新兴强权在分享权力的同时也分享义务,并愿意接受现存国际秩序和行为规范,军事冲突是可以避免的。 如果今天我们过分强化中美关系中冲突的一面,而看不到两国关系中利益日渐融合的另一面,这极有可能使噩梦自我实现。应该意识到,过去一个多世纪里美国对中国的帮助是巨大的,美国建立并主导的国际体系与中国崛起的根本利益并不矛盾,过去30年间中国经济发展受益于美国竭力维系的这一体系和美国对中国现代化的正面回应。对中国而言,融入现有体系,掌握游戏规则,对它做些必要的调整和改造,比另起炉灶的成本要小,好处要多。 今天美国虽已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担忧中国崛起后的对美意图,但尚未把中国看成当下敌人。这与当年冷战期间美苏关系截然不同,其间尚有相当大的余地去防止双边关系恶化。今天美国政府所做的,也多是旨在防范。我们切不要过早把自己当成美国的主要对手,去主动扮演当年苏联的角色。经过多年发展,中美经贸关系已相当紧密,民间交往也十分广泛,众多受益者和商界精英们不会愿意看到中美对抗。同时,美国是一个多元社会,观点和利益并非铁板一块,存在着亲华、防华和反华等多种观点和派别。虽有极端反华言论,但毕竟并不代表大多数。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