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视角 >>英媒:世界需要合作抵御全球通缩

英媒:世界需要合作抵御全球通缩

时间:2014-11-20 16:38来源:新华国际 作者:新华国际
英国金融时报网19日发表中国安邦集团研究总部撰写的题为《世界需要合作抵御全球通缩》的文章。文章说,随着美联储完全退出量化宽松,以及预期中的加息,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可能都将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全球范围内的通缩正在到来。

  英国金融时报网19日发表中国安邦集团研究总部撰写的题为《世界需要合作抵御全球通缩》的文章。文章说,随着美联储完全退出量化宽松,以及预期中的加息,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可能都将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全球范围内的通缩正在到来。虽然在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央行向经济体注入了天量的流动性,但依然难改变长期通胀预期持续下滑的趋势——在美国、欧洲和日本,这一数值自今年二季度起一直在下降;甚至在中国,在经历了早些年的通胀后,物价水平也持续低迷了两年,并且有可能继续保持。

  全球性的通缩是复杂因素作用下的综合性结果,反映全球经济的再平衡并未如预期中那样顺利。中国的产能过剩与债务问题,欧洲债务危机后漫长的经济萧条,日本质化量化宽松面临的政策失败,以及美元流动性的收缩,均可视为这场通缩的肇因。归根结底,在上一轮金融危机后,全球主要经济体并没有寻找到更新与更有力的增长点,经济复苏始终低于预期。当总需求长期低于经济所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形成负的产出缺口时,具有破坏力的通缩就产生了。这促使企业削减产品价格和工资,而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地削弱总需求。

  高企的政府与企业债务使得这一循环更加糟糕。当价格和收入下降,债务的实际负担上升,促使债务人削减开支以支付债务(财政紧缩),令事态雪上加霜。这一造成经济病态的循环模式在美国大萧条期间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被称之为“债务通缩”。对此,各经济体的做法是通过货币发行刺激通胀,在流动性泛滥中将问题向后拖延。如今,流动性面临退潮,深层次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在投机性因素的推波助澜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通缩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

  在这场连绵的通缩中,央行的角色十分尴尬。一般认为,低利率与多发货币将刺激通胀回升,这也是各主要央行先后量化的理由。但实践证明,这些新注入的流动性多涌向了资本市场,推高全球资产价格,但在信用与通胀创造方面却无能为力。尽管美国的3轮量化宽松向金融系统注入了新创造的数以万亿的美元,其核心通胀率仍然只停留在1.5%,日本“安倍经济学”在刺激通胀方面的失败,更加清晰无误的指向了这一点。问题的实质始终在于,新发的货币在扭曲的经济结构下,并没有真正创造出有效需求,而只有填补上负的产出缺口,全球性的通缩才能出现实质上的好转——而这并非央行所长,需要更加深刻的改革。

  新的增长点,新的有效需求在哪?或者我们更应该询问,经济发展中的需求都被满足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环顾全球,贫困问题虽然较以往有了很大改善,但绝对与相对的贫困依然广泛存在,即使在发达国家,贫富分化也是难以回避的问题。如何改善贫困国家与地区的生产生活质量,将这部分需求,通过外来投资,转化成为有效需求,将是走出全球性通缩的唯一办法。这一点,早已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所证明,现在则需寻找中国之后的具有经济增长潜力的地区与群体,为之提供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基础性投资。

  从这样的角度看,中国政府牵头成立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投行及丝路基金等机构,将对世界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基础设施方面的互联互通是后发国家经济腾飞的必要条件之一,但这还远远不够。除了硬件方面的建设,亲商的制度环境、有效的政府治理、产业梯度转移以及对于教育的持续投资,也是后发国家与地区亟需的要素,而这并非花钱就能见效,需要全球性的合作,持之以恒的投入,以及各国政府对于本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关注。尤其是后者,“马歇尔计划”不能只盯着国际上,更应当防止“灯下黑”。

  负的产出缺口正在全球范围内制造具有破坏性的通缩,需要通过全球合作,改变这样的前景。对于后发国家与地区的投资将是创造新的有效需求的唯一途径,这需要各国政府与企业拿出实际行动来,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加大软硬件方面的投资力度。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晓轩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4-12-02 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