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8月18日报道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帝国主义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国际和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国际秩序。但这一国际秩序矛盾丛生,存在重大缺陷,如列宁所说“建立在火山之上”,不出20年就被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的一系列侵略行径所打破,人类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漩涡。 苛刻条约刺激德国复仇 英、法是一战后国际秩序的最大受惠者和理所当然的维护者,不过,其过度的贪欲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这一秩序的崩溃。 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等帝国主义大国的贪欲暴露无遗。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签订的和约相当苛刻。对德和约《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承担战争责任,割地,赔款,裁军。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莱茵河右岸50公里为非军事区,拆除军事工程、堡垒和陆地要塞。德国放弃一切海外殖民地,由战胜国瓜分。上述规定,使德国丧失战前领土的13%、人口的10%、耕地面积的15%、铁矿藏的75%,生铁、钢和煤的生产能力分别下降44%、38%和26%;丧失面积300万平方公里、人口l300余万的海外殖民地。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赔款总额,由协约国赔偿委员会于1921年5月1日前确定,在此之前,德国应先分期赔偿相当于200亿金马克的现金或物资。德国交出1600吨级商船的全部、1000~1600吨级商船吨位的二分之一、各种汽船、渔船吨位的四分之一,用以赔偿协约国在战争中损失的商船和渔船。德国不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其中军官不得超过4000人。不准拥有坦克和空军。海军也受到严格限制。 战胜国虽然以武力胁迫德国在和约上签了字,但事实上却无法迫使德国忠实履行这一和约。德国不仅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传统大国,一战后仍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大国。它根本不愿意、也不可能履行《凡尔赛和约》,一旦力量得到恢复和增长,必然会提出修改和约,甚至撕毁和约。 更糟糕的是,战胜国勾心斗角,强烈要求严惩德国、欲置德国于死地的只有法国,而英、美执行的是“抑法扶德”政策。协约国军队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曾一再要求法国边界必须移至莱茵河,由于英、美反对,未能如愿。当听到和约签字的消息时,他忧虑地说:“这不是和平,这只是20年的休战。”法国的忧虑源于内心对德国深深的、挥之不去的恐惧,源于捉襟见肘的实力,其军事潜力和实战能力远不如德国。恐惧迫使法国企图靠苛刻的和约来彻底将德国踩在脚下,但实力不足使结果适得其反。法国得到的不是和平、安全和利益,而是给德国的不满情绪火上浇油,激起德国更强烈的复仇欲望,为希特勒毁约和扩军备战提供了契机和口实。 威尔逊设想在国内被否 一战中美国强势崛起,出兵帮助英、法打赢了战争,掌握了全世界40%以上的黄金,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连原来最富有的英国也欠美国44亿美元,美国顺理成章地成为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设计者。意想不到的是,美国民主党总统威尔逊签字的《凡尔赛和约》被国会否决,使战后国际秩序构建之初就受到一次几乎致命的打击。 1918年1月8日,威尔逊在美国参众两院发表演说,率先提出战后国际秩序的设想——“十四点和平原则”。在巴黎和会上,他将国际联盟(简称“国联”)看作战后国际秩序的支柱,梦想建立由美国控制的国联,进而支配国际事务。在他坚持下,他担任起草委员会主席的《国际联盟盟约》最终成为各个和约的第一章。威尔逊始料不及的是,他最珍爱的《国际联盟盟约》在美国国内引起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体现威尔逊的集体安全思想、他视之为整个盟约核心的第10条。该条规定:“国联会员国承担防御外来侵略、尊重并维护所有国联会员国的领土完整及现有政治独立的责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人洛奇认为这会让美国无限制地卷入世界各地的纠纷中,因此提出了美国加入国联的15点保留条款。威尔逊毫不妥协,坚决不接受洛奇的保留条款。为争取民众支持,他拖着孱弱疲惫之躯到全国各地巡回演说,不料1919年10月突患中风,半边身体瘫痪。1919年11月、1920年3月,参议院两次投票否决包含《国际联盟盟约》的《凡尔赛和约》,禁止美国参加国联。 威尔逊的失败,说到底是因为美国还没有做好领导世界的准备,还没有领导世界的能力。当然,也与威尔逊在关键时刻中风、不善于与国会打交道有关。经过1918年底的国会选举,共和党在参众两院都已成为多数党,而威尔逊却依然不愿与共和党妥协。要是威尔逊愿意做出让步,美国本来是可以加入国联的。即使按照洛奇提出的保留条款加入国联,美国也有可能领导国联对德、意、日的侵略行径采取某些集体行动,使国联发挥更大的作用。 美国政策的突变,立即对欧洲安全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英、美为法国提供安全担保的约定化为泡影,这让法国对德国东山再起、再次挑起战争的担忧与日俱增。 国联面对侵略无所作为 国际联盟是巴黎和会的产物,成立于1920年1月。原定美、英、法、意、日五国为行政院常任理事国,由于美国突然决定不加入国联,因此初期只有四个常任理事国。国联宗旨为“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但实际上,面对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一系列侵略行径,国联几乎完全无所作为,直至名存实亡。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发动二战的德、意、日曾经都是国联行政院常任理事国。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这不仅是对中国领土和主权的严重侵犯,也是对华盛顿体系的直接挑战。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明文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1932年国联《李顿报告书》虽承认日本军事占领东北三省的事实,承认中国对东北三省的领土主权,但又为日本开脱罪责,竭力渲染日本在东北三省的特殊地位,主张对东北三省实行日本享有特殊地位的国际共管。1933年2月国联特别大会通过《关于中日争议报告书》,依然没有认定日本是侵略国,更没有提及任何制裁措施,但要求日本把军队撤到“铁路区域”之内,定出撤军的方法、步骤、期限。日本大为不满,宣布退出国联,国联决定被束之高阁,根本无法执行。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