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视角 >>日媒:中国年轻人争当志愿者 改变冷漠社会

日媒:中国年轻人争当志愿者 改变冷漠社会

时间:2014-06-23 09:56来源:参考消息网 作者:参考消息网
日本《每日新闻》6月20日刊登文章称,或许很多人认为,中国是一个对他人冷漠的社会。实际上,在这里生活,记者也的确多次有过这样的感觉。然而,那是中国社会的全部吗?

  参考消息网6月23日报道 日本《每日新闻》6月20日刊登文章称,或许很多人认为,中国是一个对他人冷漠的社会。实际上,在这里生活,记者也的确多次有过这样的感觉。然而,那是中国社会的全部吗?

  文章称,两年多前,广东省一位小女孩被汽车碾压,18个过路人视而不见,小女孩最终死亡。日本也曾对此进行过报道。中国国家媒体特意报道呼吁助人为乐,恰恰反衬出了冷漠社会的现实。

  今年春天,笔者去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采访麻风病康复者。采访中,那些为了让社会变得更美好、真诚支援麻风病康复者的年轻人的姿态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中国,已更名为“康复村”的原麻风病人“隔离村”里生活着数万名担心遭到社会根深蒂固的歧视和偏见的麻风病康复者。

  记者在广西遇见了65岁的吴顶贵。他19岁便被隔离,由于与家庭断绝往来,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父母已经死亡的消息,也不知道他的妹妹现在何方。当时人们对麻风病的传染性有着错误的认识,当知道自己不仅被社会、还被家人抛弃时,该有多么痛苦!当记者提及家人时,他赶紧制止:“别说了。”

  记者采访的康复村,10年前由日本人设立的非政府组织“家”曾在此活动过。中国学生曾在这里为康复者修建下水道和厕所。这种活动的意义在于,它让原本与世隔绝的麻风病康复者,通过与年轻人的接触,重新打开了与社会交往的大门。

  “家”活动中,参与者住在村子里两周左右,与当地的麻风病康复者交流。曾在广东省“隔离村”生活过的欧镜钊(72岁)回忆说,“我们一直都认为,谁都不会靠近传染病村子。然而,学生们毫无戒心地跟我们交往,我们都不敢相信”。凡是学生们到访过的村子,麻风病康复者的生活态度都变得非常积极。

  文章称,中国在2008年四川大地震之后,对志愿者活动的关注程度迅速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加志愿者活动。

  颜循芳(28岁)从2008年开始在“家”南宁事务所工作。她说:“我想改变社会。我做这个工作,能实际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为了金钱。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参与活动的学生几乎都说到了“与社会交往的重要性”。中山大学教授朱健刚表示,“人们不希望被卷入他人的事情,变得漠不关心,是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不过,年轻人越来越认为,改变冷漠社会的不是别人,而是他们自己。”

  文章称,中国要变成市民互助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人们不能忘记,有这样一批年轻人,他们为了让社会哪怕有一点点的进步,选择了真诚地面对生活。跟笔者一道采访的广西大学生梁仲宁说:“我想为某些人做点什么事情,这并不需要理由。”

(编辑:红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