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4月2日报道【路透社布鲁塞尔4月1日电】题:在布鲁塞尔,中国学会用“欧洲语言”寻求影响力 中国逐渐认识到需要在欧洲实际上的首都布鲁塞尔拥有强大的影响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本周对欧盟机构的访问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认识。 欧盟官员说,习近平的访问没有带来商业协议。但从对抗到合作,这种基调上的改变却可能标志中欧关系翻开新的篇章。 过去10年中,中国和中国企业在维护和促进其在欧洲利益的过程中培育了中国外交的魅力攻势,现在,这种魅力攻势正在习近平的手中得到加强。 过去,中国驻欧盟使团行事低调,中国大使可能会拒绝当地的宴会邀请,更不用说在宴会上发表演讲。但这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 现在,中国驻欧盟使团在巨大的大厦办公。最近,中国驻欧盟使团已经对想尝试书法和乒乓球的当地家庭开放。中国外交官还邀请布鲁塞尔的外交界人士参加中国新年活动,活动中还有舞龙表演。此外,中国外交官还促成了比利时一家动物园向中国租借两只大熊猫的协议。 凭借其个人魅力,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杨燕怡最近还在欧洲议会为华为公司进行推介。尽管欧盟怀疑,华为的成功得益于欧盟认为并不合法的政府补贴。 杨燕怡对记者说:“我不幻想我们的合作关系没有任何摩擦。有分歧和争议是正常的,但我们可以解决。” 这样的语言在一年前是听不到的。 当时,中国与欧盟因为中国太阳能板出口(迄今为止,中国与欧盟最大的贸易争端之一)而濒临爆发贸易战。 欧盟指责中国试图以低价产品垄断欧洲市场。虽然争端最终得到妥善解决,但它提醒了中国:欧盟有能力影响中国的利益。 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不仅要为欧盟的数亿人口作出决策,还肩负将欧洲影响力传播到全世界的重任。 “谈到国际规则和决策,世界上有三个城市至关重要:华盛顿、北京和布鲁塞尔。”一名曾在这三个城市工作过的美国前高级官员如是说。 中国官员和中国企业密切关注争端事态发展,他们学习欧盟的行业术语和工作实践,并建立了一套最佳的行动方案。 中国企业以前一直保持低调并依赖中国商务部来代表其利益,而如今,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大型企业已经有自己的公关团队。另外一些中国企业也纷纷效仿。 中国主要媒体,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和《中国日报》在内的国家媒体,也在不断扩大其在欧盟的报道力量,以求全面跟踪和报道中国与欧盟在贸易、金融、法律等方面的广泛合作。举例来说,新华社派驻欧盟的新闻工作者比世界其他许多新闻机构派驻欧盟的新闻工作者都要多。 (编辑:红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