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1月23日文章】 题:美国人没有对中国做好准备(作者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政治系在读博士彼得·哈里斯) 美国应当怎样对待中国的崛起?外交政策学者和践行者莫衷一是。争论焦点是人们所熟知的。对美中关系前景持乐观态度的人认为中国能够而且应该成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他们认为美国必须对中国采取战略克制与和解姿态,然后北京便会投桃报李。 持悲观态度的人认为中国必定会谋求打破由美国制定的国际秩序,他们反驳说,只有保持有利的力量均势,美国及其盟友才能在中国似乎不可阻挡地登上实质优势地位的情况下保护自己的利益。 尽管有分歧,但针对中国崛起的这两种程式化观点都将重点放在美国的对外关系上。也就是说,它们都包含一整套与中国打交道的外交政策方略。然而,美国不仅仅必须在外交领域做好准备应对中国的崛起。在国内政治方面,美国也必须采取一些重大举措,做好准备应对美国相对于中国--事实上还有其他崛起中国家--式微的局面。 美国领导人对于使国内政治为外交目标服务也并不外行。例如,为了在国内达成反苏共识,杜鲁门政府曾在冷战初期发动了一场强大的反共公关运动。 上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组织了一次十分专业的公关行动来佐证他对世界事务的看法。相比之下,历史学家约翰·刘易斯·加迪斯指出,公众和国会的不买账造成了尼克松总统时期国际关系缓和的失败,证明坚实的国内基础对于支撑雄心勃勃的外交政策上层建筑至关重要。 因此,无论美国今天对中国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对国内政治的重视都必须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迄今为止,美国精英在这个领域没有表现出什么远见。 或许更令人担忧的是,为使公众对中国崛起做好准备而付出的努力助长了对中国的敌意。政界人士、经济界人士、新闻媒体和普通公众都害怕中国崛起,将之与美国的海外力量减退和国内生活水平下降联系到一起。无论右翼还是左翼政界人士和舆论领袖都利用中国对美国国家安全和经济的“威胁”牟利,却很少有人谈论改善对华关系。总之,美国没有采取什么行动营造恰当的政治氛围来应对中国和平崛起为真正的强国。 在一定程度上,这一政策失败也许是由于美国公众和政界似乎都仍然认为美国占据全球优势是理所当然的。没有几个活着的人能记得美国在世界政治中并不说了算的时代。应当指出的是,前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是最后一位曾在冷战时期担任公职、因而拥有在美国并非一枝独秀的时代执政经验的资深白宫官员。因此,忽视让美国国内政治为应对中国和平崛起做好准备,有可能反映了更广阔层面上的战略调整失败。 当然,对美中关系相关的国内政治缺乏重视的问题上有一个明显的矛盾。就中国的崛起问题形成国内共识殊非易事,但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和舆论制造者对国内事态的影响力仍然大大强于他们对中国境内事态的影响力。尽管如此,围绕外交政策正确立场的争论却湮没了关于在力量转移形势下应推行什么样国内政策的讨论。 最经常论述国内政治与外交政策之间关系的总统莫过于奥巴马。宣称美国应“在国内开展国家建设”和坚持主张“国内复兴”是奥巴马政治演说中频频出现的内容,这些政策明确地将国内政治格局与美国的海外地位相连。然而,在使美国政治和社会为迎接与中国权力交接这个挑战做好准备上,不太看得出来奥巴马政府领会了其中的重要性。这是美国战略规划中一个亟待填补的缺口。毫不夸张地说,世界和平与美国国家安全的命运恐怕都取决于此。 (编辑:红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