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阿拉伯新闻》网站9月15日文章,原题:孔府宴提振中国旅游业 孔子在中国东山再起,并现身于餐盘上。孔府宴是一种正在流行的精致美食,它折射出政府提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努力。 作为为数不多享誉全球的中国古代名人,孔子是维系中国与海外华人和其他亚洲国家关系的纽带。孔子学院已落户90多个国家。纽约汉密尔顿学院教授托马斯·威尔森说,中国正“回溯历史,找到存在于20世纪前的特定元素”,并“将孔子开发为品牌”。 在孔子老家山东曲阜,孔府宴被描述为孔子对待饮食态度的象征之一。《诗经》和《礼记》是做成“书”的甜点;用胡萝卜雕刻的精美“小树”体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名言。 孔子的数十代后人与历代帝王关系密切,并被赐予土地和世袭头衔。推广孔府宴的厨师们说,精心制作的宴席曾经常被用来接待各路“达官贵人”。 由于昔日的大厨已逃离大陆或不在人世,复原孔府宴相当困难。曾在上世纪80年代负责恢复孔府宴的鲁菜研究会会长王兴兰表示,“文革导致其中断近4代人”。这为雄心勃勃的餐馆老板们留下许多自行诠释的空间。“有些人希望利用该招牌,但他们对这些菜及相关文化和历史一无所知”,王说。 在曲阜众多宣称提供正宗孔府宴的饭馆中,某夫妻店提供售价30元的孔府豆腐和5元的蛋花羹。而在同一条街上的某豪华酒店,有的孔府宴菜肴售价高达680元。 “恢复此类菜肴的首要目的是赚钱”,威尔森说,“所谓‘孔府宴’是中国开发旅游业的一部分。”一名曲阜居民也很不屑。在她看来,孔府招牌不过是吸引肆意挥霍的游客的花招。“他们将萝卜雕刻得很精美。但好看不好吃。这是为那些有钱人准备的”,她说。(王会聪译)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