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视角 >>人教社:初中教材鲁迅文章居各作家之首

人教社:初中教材鲁迅文章居各作家之首

时间:2013-09-05 10:11来源:新京报 作者:杜丁
人教版语文教材送走鲁迅? 北京中小学已经正式进入新学期开课阶段。去年9月,人教版教材除了语文仍然使用旧版教材外,小学一年级和初一年级学生,其他学科课本均有所调整。今年,人教版语文教材也进行了调整,初一年级30篇课文中,9篇被更换,单元顺序也做了

  人教版语文教材送走“鲁迅”?

  北京中小学已经正式进入新学期开课阶段。去年9月,人教版教材除了语文仍然使用旧版教材外,小学一年级和初一年级学生,其他学科课本均有所调整。今年,人教版语文教材也进行了调整,初一年级30篇课文中,9篇被更换,单元顺序也做了较大调整。

  据了解,人教版教材在北京中小学占据相当份额。今年新学期,约七成北京市中小学生使用的“京版教材”(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中语文教材没有调整。

  语文教材9篇课文更换

  8月底,离开学还剩下不到几天的时间,苹果园中学初一年级语文组备课组组长王志勇领到了新学期的语文教材,从头翻看一遍后,王志勇发现教材与之前的旧教材有了不小的变化。

  30篇课文中,9篇被更换,单元顺序也做了较大调整。今年已经有13年教龄的王志勇说,在被更换的9篇文章中,感觉新增的9篇文章比之前的9篇文章从写作时间点上离现在时间更近一些,“学生从内容和主题上接受起来就更轻松一些。”

  此次新版教材中将鲁迅的《风筝》更换掉了。对此,王志勇认为,这篇文章放在初二、初三效果会更好一些,“对于初一学生来讲,有些偏深奥”。另外,此次新增加的魏巍的《我的老师》这篇文章,王志勇说,这篇文章其实在2002年左右的时间曾经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过,之后的六七年间消失了。此次属于重返语文教材中。

  教材单元顺序也进行调整

  此次初一语文教材的单元顺序也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6个单元分别为亲情、校园生活、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科技类、名著。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语文教研员闫明表示,旧版语文教材的开篇为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而新版调整为莫怀戚的《散步》,从单元上来说,由以前的人生体验转为家庭亲情。他表示,将亲情单元调整到最前面,由浅入深,这种调整贴近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成长的过程。

  “让学生最先体会亲情,由家庭到自然再到社会,一步一步进行,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王志勇说,在六个单元中,第二单元的变化最大,新增了五篇文章,分别为魏巍的《我的老师》、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马及时的《王几何》等。


  30篇课文9篇被更换

  今年新使用的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30篇课文,有9篇被更换,一篇文章有改动。

  删掉的课文

  鲁迅的《风筝》

  沈复的《童趣》

  流沙河的《理想》

  《短文两篇》(张晓风的《行道树》、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

  周国平的《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

  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

  梁衡的《夏感》

  蒲松龄的《山市》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

  新增的文章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魏巍的《我的老师》

  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

  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

  马及时的《王几何》

  贾平凹的《风雨》

  选自《礼记》的《虽有嘉肴》

  纪昀的《河中石兽》

  吴承恩的《小圣施威降大圣》

  改动的文章

  《论语》十则改成了《论语》十二章,节选内容略有变化。

  其他修订

  阅读单元调整

  阅读单元的调整(撤并单元、调整次序),如旧版语文教材的开篇为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而新版调整为莫怀戚的《散步》,从单元上来说,由以前的人生体验转为家庭亲情

  增加写作内容

  教材有了单独的写作板块,每个单元明晰了写作的主题

  减少综合性练习

  明确单元学习目标以及课后练习的调整


  ■ 焦点

  “鲁迅大撤退”是老话题

  此次新版教材中将鲁迅的《风筝》更换掉了。对此,王志勇说,初一学生很难理解文章想表达的意图和作者的情绪和情感,而老师在授课时分解也很吃力,感觉是人为教给学生,学生主动进行分析很难。王志勇说,就他记忆来讲,鲁迅这篇“风筝”在初一教材中出现已经很长时间了,起码10年左右。

  对于此次人教版语文教材中“鲁迅”文章被更换,北京市教科院相关专家表示,相比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而言,鲁迅的文章入选中小学教材(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篇幅呈下降趋势。一些深奥难懂的内容被替换或调整到高中阶段。根据学生学习实际的需要对教材进行更新是教材发展的基本路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学生学习的质量。

  教材中鲁迅一家独大是“阅读贫乏”时代的表现,随着学术研究及出版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经典作品开始逐渐进入中小学教材。相应地鲁迅作品的篇幅减少,正是对这些新入选经典作品的阅读鉴赏中,学生更加感受到鲁迅的伟大和独特。只是篇幅的多少并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绝对的权威,在众多优秀作品中感悟其独特的艺术和人格魅力才会产生更深刻的教育价值。何况在今天的阅读时代,只靠教科书所灌输的价值能坚持多长时间,真要打一问号。基础教育应可能让学生较大范围地接触各类经典作品,而非唯一的“投枪与匕首”。

  北京市教科院相关专家表示,鲁迅大撤退这一话题被反复提及,是人们当前社会不公的焦虑在教材修订方面的投射,但是,担负着培养未来建设者的教育并不能解决当下的社会问题。呼吁家长以发展的眼光关注教材的更新,而不要停留在自己的学习经历中。

  “部分文章被撤有些可惜”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韩宝江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教材的编者在选文的时候会淘汰一些相对年代久远的文章,逐渐增加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的、认可度较高的文章。他认为,被更换掉的文章不是说不好,不仅出于编者的种种考虑,也考虑到当今学生的接受能力。

  他举例,鲁迅有些文章其实很轻松的,但由于人为过度的深刻解读,加上当代学生由于文学功底相对比较薄弱,接不上茬等原因,使得鲁迅的一些作品相对学生理解上有一些难度。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陈诚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3-09-16 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