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场声势浩大的民俗展会在大马士革举行。展会由十余个民间组织发起,参展摊位与艺术家来自叙利亚全国各地,展品都是叙利亚民俗、文化与特产的精粹。组织方表示,只要安全局势允许,活动将在全国巡展,通过对叙利亚民族文化的传承,唤醒民众的人文关怀与团结精神。 自叙利亚政府军在战场上发起反攻,炮火声逐渐远离大马士革,但经济与民生问题却更加突出。叙利亚媒体统计,自危机爆发以来,市场上的部分食品价格涨幅已超300%,6月底叙利亚的通货膨胀率达200%。支持反对派的阿拉伯电视台认为,民生凋敝与经济恶化将先于战场,成为击垮巴沙尔政府的最大威胁。 汇率是影响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笔者亲历叙利亚危机一年多,目睹当地货币叙镑兑美元的官方比价不断贬值,黑市价格更跌得离谱。为了控制汇市,中央银行出台多项政策,但每次都刺激叙镑加速贬值。为此中央银行不得不一再向市场抛售美元,但收效甚微。有经济学家指出,单纯的政策和货币调控并不能治本,民众对经济长期走向看衰才是货币持续贬值的内因。 当前,对叙利亚经济打击最严重的两大因素是外部制裁和战争破坏。据统计,危机两年多来叙利亚外汇储备已经从180亿美元锐减到20亿美元。产油量从危机前的日均38万桶减至2万桶,为此叙利亚每月不得不支付3亿至5亿美元从国外采购石油产品。战乱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安全与监管真空垄断商品、操纵汇市、走私文物,加速了经济的恶化。 战争直接摧毁了普通民众的生活。据统计,目前叙利亚约1200万人处于贫困线以下,逃往国外的难民人数超过160万人,国内难民约400万人。活跃于叙利亚各地的阿拉伯红新月会日前称,其发放的救济只能满足叙利亚国内一半人口的需求,众多民众面临缺粮少药的困境。危机的蔓延严重影响叙利亚年轻一代的发展,超过1/5的学校在战火中被摧毁,250万学生无法正常上学。 德国历史学家蒙森曾说,战争重要的是夺取政治上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功。叙利亚危机因素盘根错节,战场形势僵持不下,发动舆论战、经济战就成了各方新的博弈点。持续的危机,让民众盼和平、求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连日来,叙利亚全国多个城镇爆发了驱除恐怖主义、恢复正常生活的示威游行,各主要党派也明确表态,反对国家分裂,积极推动民族和解。 叙利亚政府总理哈勒吉日前提出,未来叙利亚重建的关键因素是重塑人文精神,在全社会提倡宽容、收敛、爱与对话。虽然战场形势依旧扑朔迷离,但如能唤起民众心中的人文精神和爱国情感,和平就有希望。 《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19日 21 版)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