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噪世界的‘大黄鸭’来武汉了”,6月1日,很多市民翘首以盼一睹大黄鸭风采,结果发现那是仅有一人高的“迷你小黄鸭”。此外,近日在全国其他多个城市也都出现了“大黄鸭”。(6月2日《长江日报》) 李英锋(河北公务员):门前大桥下,游过“大黄鸭”,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随着山寨“大黄鸭”到处安家,《数鸭子》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终于有了最宏大、最热闹的现实背景,只是,这些形态不一的“大黄鸭”让人感觉到的,更多是别扭。 “大黄鸭”的著作权属于设计师霍夫曼,各地如果复制“大黄鸭”,又以“正版大黄鸭”、“香港大黄鸭”、“大黄鸭”等名义进行宣传,即便尺寸略小、造型略变,也应该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如无授权,则有侵权之嫌。 王传涛(山东教师):“大黄鸭”之所以能够风靡网络,不外乎以下原因:一是,香港“大黄鸭”勾起了许多人的儿时记忆,在节奏快得经常让人迷惘的现代社会里,去观赏大黄鸭是为了“致我们已经逝去的童年”;二是,“大黄鸭”的创意者,赢在了对创意的坚持,“巡游世界重要城市”也成了十足的卖点。 可山寨“大黄鸭”,却很显庸俗。实质上,东施效颦,见证了许多人版权意识的稀薄,也印证了我们的创意贫瘠,这无疑令人遗憾。 (编辑:红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