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遗瑰宝绽放米兰,2025“新生万物——中国非遗与当代设计展”启幕文明对话
10月3日,2025“新生万物——中国非遗与当代设计展”(以下简称“新生万物米兰展”)在米兰·塞尔贝罗尼宫(Palazzo Serbelloni)拉开帷幕。这场为期十天的文化盛宴,由阳光媒体集团主办、意大利中国理事基金会联合主办,以“历史绵延,社交不止”为主题,汇聚41位中外杰出艺术家与15家参展机构的108件/组力作,构建起了一个连接过去与现在、东方与西方、技艺与情感的文化场域。正值庆祝中意建交55周年,这一展览也体现了中意悠久的文化交流成果。
开幕式上,阳光媒体集团董事长、“新生万物”系列展览联合策展人杨澜,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米兰总领事刘侃,米兰市欧洲事务顾问、欧盟基金与复苏计划(PNRR)委员会主席卡尔米内・帕琴特(Carmine Pacente),意大利中国理事基金会(ICCF)主席马里奥·博塞利(Mario Boselli),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总裁廖俊,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首席品牌官司达,电影美术指导、服装设计师、视觉艺术家叶锦添,中国木雕艺术大师吴腾飞出席并致辞。中国驻米兰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耿协威,艺术家毕红、徐结根、苗苒、付少雄、石佳冉、徐辉,京剧艺术家刘维等来自中意文化、商业、艺术、演艺等领域的百余位嘉宾共同见证展览揭幕。
泸州老窖·国窖1573、柏联普洱茶、左右沙发、南洋迪克、凤阳家居、泰顺城市特色非遗项目、苏州丝绸博物馆、LAN珠宝等服饰、家具、陶瓷、酒器、茶、珠宝领域的中国品牌及机构联袂亮相,以非遗为脉络、以当代设计为语言,将非遗手工艺的千年底蕴与现代审美巧妙结合,向全球观众直观诠释了中国非遗“活态传承”的创新路径与无穷魅力。本次展览得到了泸州老窖·国窖1573、景迈山柏联茶庄园、Deep Green、中国家具协会、中国烹饪协会的大力支持,京东方作为首席显示技术合作伙伴为展览提供独家技术支持,联想集团提供展品介绍智能设备。
杨澜致辞
“器以载道,本次展览的作品不仅体现了古老的手工技艺,也用当代语言重构东方审美,兼具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它们为社交和情感沟通提供了场景和媒介,让人们在文化的镜像中不断发现自我。”杨澜表示,“中国与意大利自古就有丰富而悠久的非遗、贸易及文化交流,‘新生万物展’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情感碰撞和精神共鸣。”
刘侃致辞
刘侃总领事在致辞中表示:“中意两大文明古国虽相隔万里、语言相异、文化背景亦不相同,但同样悠久璀璨、饱含两国人民的智慧和匠心。本次展览集展出百余件中意非物质文化遗产佳作,通过人工智能和多媒体技术打造场景重现,为非遗作品注入鲜活的生命力,为古老文明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卡尔米内・帕琴特致辞
马里奥·博塞利致辞
廖俊致辞
司达致辞
叶锦添致辞
吴腾飞致辞
嘉宾合影
双线叙事,构建文化对话新范式 展览由杨澜与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苏丹联合策展,相比“新生万物·巴黎展”通过中国传统“五行”来串连整个展览的宏观与哲学,“新生万物·米兰展”将重点放在“非遗技艺在社交中如何发挥作用”上,希望通过这一轻松、现代,让中意两国人民深有共鸣、同时不乏历史深度的话题,促进中西方文明的交融共通。 本次展览采用双线叙事结构。其中,明线聚焦“宴会”“雅集”“茶会”“戏剧”四大经典社交场景,巧妙融入非遗元素,让古老的非遗技艺在现代社交场景中重焕生机;暗线则剖析社交过程中“人-行为-空间”三者的动态交互,紧扣“相逢”“相识”“相知”“相望”四个情感阶段,引领观众从情感共鸣与场景体验的双重维度,感知非遗的当代价值与独特魅力。
BOE(京东方)作为本次展项的首席显示技术合作伙伴,通过透明显示、万境屏、超高清展屏、智能书法桌等一系列前沿显示技术产品,展示中国非遗与当代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
四大展区,诠释东方现代美学
当历史的针脚缀入现代的剪裁,当东方的丝绸映耀西方的珠宝,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光影间悄然苏醒。“相逢·宴会”展区以“开放与包容”为基调,通过服饰、珠宝与数字艺术作品,重现文明相遇的璀璨时刻,仿若开启多元文化的初遇之旅。
叶锦添的《空玄花》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外星生物模型与空旋体相结合的服装装置,充满未来时尚感,映现了高维世界生活空间中一种轻盈而超越维度的存在。
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旅部重点实验室的《绣色可观》由新生代非遗传承人和设计师共同创作而成,以口罩为载体、以粤绣工艺为手段,体现了传承人对传统创作思路的突破和对生活的多彩感悟。
《国窖1573花丝镶嵌系列宫灯》由泸州老窖携手非遗艺术家联袂打造,采用花丝镶嵌工艺制成——金丝缠绕,珍珠点缀四种瑞兽造型栩栩如生,宫灯亮起,光影流转,寄托吉祥祝福,也象征中国非遗技艺与世界相逢。 “相识·雅集”展区,思想的星火与艺术的脉络交织生辉。展区以文人雅士的精神交往为核心,借由古雅家具、温润陶瓷与隽永绘画,构建“谈笑有鸿儒”的雅致空间,营造一见如故的交流氛围。
华雍的《轮回·屏风》以黑胡桃木为材,借鉴明式家具“阳线”,平行排列的阳线在光影中形成视觉循环,无传统纹样却有欧普艺术效果,诠释“生命循环而非线性”理念。
师建民的《曲水》用不锈钢致敬“曲水流觞”文人传统,金属材质凝固“明亮美好瞬间”,既还原雅韵,又象征中国文人精神的永恒。
来自温州泰顺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凭“榫卯编织”实现“小构件大跨度”,构筑稳固拱架,是中国桥梁技术史的杰出范例。溪东桥是其中杰出代表,其桥屋飞檐翘角,与千年古树、溪流相映成趣。
SHANG XIA上下致力于以创新设计传承中国经典手工艺。展呈的“欢喜”系列锡制酒器与“万象”围棋等作品,将宋代美学、文人哲思融入当代生活,让古老技艺在茶酒、文房等当代雅器中重焕新生,静述东方美学。 茶烟袅袅升起,普洱茶的温润在杯盏间缓缓沉淀,东方哲思于器物与织物中悄然流淌。“相知·茶会”展区,以茶文化为核心,通过茶具、香道与织物,传递“一盏茶中见天地”的东方智慧。 徐结根的《东道主人顺耳茶壶》采用汝官窑工艺,造型简约典雅,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茶器造型为方中带圆,蕴含方圆之道,展现中国茶文化的哲学内涵。
陈庆庆的《拷贝出土文物-汉 3》将马王堆汉帛的沧桑、女性坚韧精神及传统麻衣礼仪,交织成历史物语。其装置以麻的柔韧为媒介,将自然材料蜕变为精神载体——汉帛造型嵌干花、层叠麻衣裹红核的意象,传递古今人文对话。
苏州丝绸博物馆作为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中国丝绸织绣文物复制中心和织绣类可移动文物修复一级资质单位,同时为多项非遗保护单位。此次展出的馆藏“中国传统织机模型”展现了典型的中国中原纺织文化机型特色;苏丝华裳系列以宋锦为材,打造福袋、香包、葫芦挂坠等雅致佩饰;龙泉禧里活化馆藏云肩纹样,将东方美学注入当代服饰与文创设计;大施裁缝铺复刻经典版型,以苏工重释非遗面料,呈现八宝纹罗旗袍等精品,延续苏作精神。
“相望·戏剧”展区以戏剧为媒介,通过皮影、戏服与戏台模型,定格文化传承的永恒瞬间————观众在此与非遗传承人隔空对话,凝望文明的过去与未来。
毕红的《云裳华仪花开蝶舞天地间·中国衣》,上衣用清代老金线盘金绣于黑色宫绸,下裙以京绣滚针技艺制作红霞色方胜纹宫绸,“玄”与“纁”的传统礼服色彩,诉说东方美学传承。
薛宏权的皮影作品《水晶宫》中,青龙缠柱造型夸张,浪花、水怪图案丰富,在光影下演绎《西游记》《哪吒闹海》故事,传统皮影艺术焕发生机。
浙江金华的婺剧戏服精美绝伦,女蟒、男蟒以真丝为材,绣金工艺华丽;凤冠经点绸、贴银箔等纯手工制作,乌纱帽贴布、点绸等工序考究,展现“戏曲活化石”的艺术魅力。 开幕当日晚间,融合了美食、美酒、音乐与非遗表演的“中意文化之光晚宴”于现场隆重举行。据悉, “婺风遗韵”分享会,泸州老窖·国窖1573“让世界品味中国-中意非遗社交美学与品牌全球化对话圆桌论坛”也将分别于10月4日、5日登场,现场观众可以近距离参与非遗体验与互动,共同探索非遗文化的别样魅力。 2025“新生万物——中国非遗与当代设计展”不仅是一场文化展览,更是一次文明对话的深度实践。通过四大主题展区的场景化叙事,无论是宴会“相逢”中的多元碰撞、雅集“相识”中的畅谈共鸣,还是茶会“相知”中的匠心对话、戏剧“相望”的永恒回望,都旨在传递一个理念——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互鉴而永恒。 从米兰出发,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必将激励更多人成为文明传承的参与者与创造者,共同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亚平宁) (编辑:思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