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华侨·华人 >>侨批流传93年后与写信人之子相逢 今成家教素材

侨批流传93年后与写信人之子相逢 今成家教素材

时间:2014-12-22 10:40来源:梅州日报 作者:曾秋玲
日前,记者接到(广东省梅州市)东山中学退休教师张庆培的电话,说本栏11月23日所刊《梅州侨批 世界记忆》中关于“侨批表现‘兄弟情’”的内容

  

张庆培拿着放大镜阅读93年前其父张葆琮的信件。(《梅州日报》/曾秋玲

 

  张庆培拿着放大镜阅读93年前其父张葆琮的信件。(《梅州日报》/曾秋玲 摄)

  

 

  张葆琮从印尼爪哇寄回中国梅县张坤贤收阅的侨批封信原件,并附鼓励宗兄读书的“壮志歌”。(《梅州日报》/曾秋玲 摄)

  日前,记者接到(广东省梅州市)东山中学退休教师张庆培的电话,说本栏11月23日所刊《梅州侨批 世界记忆》中关于“侨批表现‘兄弟情’”的内容,所述正是其父张葆琮从印尼写信回乡并附《壮志歌》鼓励张坤贤认真读书一事,希望能联系藏家复印或翻拍侨批内容,作为家庭教育的教材。

  记者向83岁的张庆培老师及其90岁的堂姐张奎凤了解到:张葆琮(1902年出生)是张家围人,其信中所称“吾亲爱之弟”张坤贤为其对门邻居、同族兄弟,年龄相仿,“可能还是同学”。据了解,张葆琮的祖父张思敬(字简堂)18岁中举人;张葆琮有一兄一妹,其兄叫张葆鑫(又名张简孙)是国民党中将,曾任国民党政府梅县县长,解放前只身赴台。张葆琮曾到爪哇(印尼)中华学校教书,但回乡结婚后再未出洋,曾任国民党中校、政府文职人员,颇有文才,著有《万隆之梦》、《著述与闲谈》、《西爪集》、《拉缆的船夫》等书籍,笔名张亚珠;于1961年去世。

  此信写于民国十年即1921年。从信中看,应是张坤贤因“入省不得志”欲弃文从商,去信给远在印尼的发小吐苦水及征求意见。而张葆琮回信说:“吾弟此次入省不得志,虽属可惜,惟年纪尚幼,来日方长,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所望,于弟也细思此次失败之原因,于筹备不早所致。则此后进行计划万不可延迟,明年决定进何学校,用费若干,皆当今年一一准备妥当,庶不致再遭第二次失败,而耗费宝贵之光阴,以磋锐志……”“弟处今境,遇当勇往直前,万不可中止及退步,弟倘从商业,具不把十年中之光阴、金钱、学问完全抛却?且商界未定致富,从富又何益?此所以不可退步也……”不支持张坤贤从商而极力勉励他读书出身。

  张坤贤是否采纳建议进行第二次“入省”?不得而知。不过,据张奎凤回忆,张坤贤后来到上海做生意,还回乡做了屋;张坤贤有两子,一子在上海,一子在汕头。她对张葆琮与张坤贤之间的交往并不清楚,但两人的后辈甚少联系。张葆琮及其后人显然深受家风家训之熏陶:张葆琮的大儿子张庆培18岁从教,二儿子张庆今是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张庆培夫妻、张庆今夫妻都是教师……

  “男儿志大姓名留世界……”张庆培认为,其父张葆琮所写信件及所附《壮志歌》,充分体现了立志、爱国、奋发有为、崇文重教的思想和价值观,以及真诚待人的优秀品质,对后人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曾秋玲)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庞帅帅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3-11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