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华侨·华人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长谈50余年建馆路:从未放弃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长谈50余年建馆路:从未放弃

时间:2014-10-28 16:17来源:中新社北京 作者:郝爽
1960年,陈嘉庚先生倡仪在北京建立中国华侨博物馆。在经历了50余年的岁月与几起几落的坎坷后,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于日前在京落成开馆,几代人的期盼终成现实。

  中新社北京10月27日电 (郝爽)1960年,陈嘉庚先生倡仪在北京建立中国华侨博物馆。在经历了50余年的岁月与几起几落的坎坷后,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于日前在京落成开馆,几代人的期盼终成现实。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长黄纪凯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介绍,陈嘉庚提出倡议的同时,为建馆捐资了50万元人民币。“听老一辈人说,陈嘉庚老先生的提议,周恩来总理当时是赞成的,但周总理不同意已捐50万元建馆费用的陈嘉庚先生再次出资。周总理对陈老说,‘这几年国家经济困难,等国家度过难关,由国家出资建立华侨博物馆’。”

  然而就在次年,陈嘉庚先生去世。直到改革开放后,华侨博物馆建馆事宜再次被提起。黄纪凯回忆称,“80年代初期我到中国侨联工作后,时常听庄明理先生提起陈嘉庚老先生的遗愿,要建立华侨博物馆”。

  上世纪90年代初,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华侨委员会关于建立华侨博物馆的报告。报告中提出,华侨博物馆将建于北京。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全国掀起了兴办开发区的浪潮。黄纪凯说,“中国侨联向北京市提出在小汤山建立华侨城的设想,并计划把华侨博物馆放在华侨城的开发项目中,以滚动开发的形式筹建”。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于1994年获得国家发改委以定额补助投资的形式批准立项建设,选址在小汤山,但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随着各地开发区热逐步降温,华侨城开发项目搁置,华侨历史博物馆筹建工作也再次陷入停顿。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为此,北京市展开市政基础设施改造,整体市政环境大幅度改善。有关部门建议,将华侨历史博物馆建设项目从小汤山项目移至北新桥地区。

  黄纪凯称,当时中国侨联主要领导提出“如果对博物馆建设太过理想化,博物馆反而不易建成,我们要尽自己所能走出第一步”,这为重启华侨历史博物馆项目奠定了基础,并终于确定了现在的博物馆选址。

  其后,根据北京市文物局提出的符合旧城保护原则的要求,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为项目设计了概念方案。黄纪凯告诉记者:“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在项目东南两侧复建平房,在西北方向建设主体,建筑高度由东南向西北渐次提高。”

  2011年,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终于在北京正式奠基。

  黄纪凯表示,“如今,中国国字号的华侨博物馆建成,正式亮相北京。它承载了几代华侨华人的期盼,历经坎坷,但从没有被放弃,更显弥足珍贵”。(完)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晓轩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4-12-02 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