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有这样一位出租车司机,她为养家糊口开出租车近20年,却让无数老弱病残免费乘车;她自己中午吃烧饼、喝凉水,却总给贫困大学生送去吃穿,成为孩子们口中的“雷锋妈妈”;她家住在不足2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却把多年积蓄借给拆迁的困难家庭买房子;舍不得给小孙女买玩具和零食,却资助了多名贫困大学生;她患上脑梗,无奈之下弃车养病,却带领全家填写捐献角膜、器官志愿书;扶助赡养多位孤寡老人直至终老。如今,已经58岁的她,依然活跃在志愿服务活动一线。 她是天津第一个挂出“老弱病残免费乘车”牌子的善心的姐。曾荣获天津市文明市民、天津市十佳和谐家庭、天津市文明家庭、天津市优秀平安志愿者、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中国十大杰出母亲等荣誉称号,她的事迹在《天津日报》、《每日新报》、《城市快报》、《今晚报》、天津电视台等媒体做了重点报道,她驾驶过的津E06857号车,早已被誉为“津城第一爱心出租车”。她就是“爱心的姐”王淑贤,从小就特别喜欢模仿着母亲的样子帮助别人。她小学正赶上“学雷锋,做好事”,在班上争拿第一,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如今,王淑贤虽因患脑梗无法再开车,却仍通过社区志愿者的身份助人为乐。她生病时,不时有曾获她帮助的市民得到消息,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去看望她,她却说:“我没事,还有人比我更需要帮助。”帮助别人,自己心里边高兴!这辈子她就是这么活的。 1.津门首个挂牌善心“的姐” 随时随地帮助困难群众 王淑贤是吉林白城人,父母都是工人。在兵团下乡的时候,她爱上了天津知青。她说,天津人热情实在爽快,跟咱对路。返城时她随爱人来到天津,在24塑料厂上班。后来厂子黄了。朴实能干的她,卖冰棍、卖热带鱼、卖西瓜、剃头、摊煎饼馃子,嘛都干过,一个人能干好几样活。后来她和丈夫筹集资金买了一辆夏利汽车,成为出租公司驾驶员。王淑贤把挣的钱都用来帮助素不相识的人了,这件事一开始王淑贤是瞒着家里人的,后来经过媒体报道,就“曝光了”。丈夫知道后也没有阻拦她继续做好事,反而有时候和她一起做好事。王淑贤说,都是心软的这一路人,要不怎么能成一家呢。 王淑贤是18年来多次被推荐、连续被宣传报导、群众心服口服的“爱心的姐”,是天津市35000多名出租车司机中第一个提出“老弱病残免费乘车”的司机。当时有人不理解,说她做秀;有人骂她神经病;有人难以置信她的真诚;还有人说她兔子尾巴长不了。一晃18年过去了,王淑贤始终信守着自己的诺言,挂着“老弱病残免费乘车”牌子的爱心出租车,为中外乘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随时随地帮助困难群众。 那些年,她几乎每天都超负荷工作,因为她不但要满足乘客的乘车需要,还会特意到医院、学校、车站等处,寻找需要帮助的人。那时她车上总备着一个小本子,上面清楚地记着需要帮助的老人、病人和残疾人的姓名、电话、地址和具体的乘车需要。王淑贤曾经每周两次免费接送一位津南区的患者来市区看病拿药,风雨无阻地坚持了3年,直到他身体痊愈。 有一次,王淑贤看到郑女士吃力地搀扶着残疾丈夫去医院,就帮助她把病人送到诊室、交费、取药,又送回家,一上午没挣一分钱,王淑贤还把电话号码给了她,告诉她遇到困难不管白天晚上,随叫随到。郑女士的儿子在江西上大学,春节后返校,正赶上寒风中飞舞着棉絮似的雪片。公交车很少,出租车更是一车难求。眼看就赶不上火车了,万般无奈下拨通王淑贤电话。送孩子上火车后,郑女士感激地说:“残疾人坐车你不要钱,这次可是为我儿子救急啊。”说着就往王淑贤手里塞钱。王淑贤推回她的手说:“送残疾人家属,也是为残疾人排忧解难呀,照样不能收钱。” 陕西的胡关文在河北省文安县打工时,碰断7根肋骨,到天津医院奄奄一息,妻子黄彩华在医院门外万念俱灰。王淑贤正在门口擦车说:“你到我家去住吧,我管你吃,也不要你房钱,还帮你做病号饭、送饭。”住了两天,发现黄彩华心神不定,一问才知道她还有一个两个多月的孩子在文安县没人照看。王淑贤连夜把孩子接来。黄彩华流着泪说:“孩子还没起名呢,就叫爱爱吧,让我们牢记天津人对我们的爱。”王淑贤夫妇每天帮着看孩子,做饭送饭洗涮,还得开车挣钱。忙碌的日子里,不料丈夫李国俊突然得了脑栓塞导致右侧偏瘫住进医院。人们劝她说:“你们家都这样了,还不让那娘儿俩走!”她为难地说:“他们两手空空,俩眼一麻黑,让他们去哪儿?帮人就帮到底吧,咬咬牙也就过去了。”那些日子,家里连买馒头的钱都没了。3个多月后,胡关文病愈出院,临上火车,朴实的农村汉子含着泪说:“大姐,我们家养猪,你想吃猪身上的哪一块肉,我都给你背来!” 王淑贤资助的贫困大学生都是她从街上“转悠”来的,还成为了五个孩子的“妈妈”。2004年,山东小伙陈好亮来天津上大学。新校区在北辰,陈好亮从大胡同下车时天都黑透了,已经赶不上末班车到新校区报到。因为家境贫困,他舍不得乘出租车,只能焦急地在路边徘徊。这一幕恰好被王淑贤看到,问明情况后,她招呼陈好亮上车。见陈好亮面露难色,她赶紧解释:“傻孩子,阿姨不要钱,免费送你。”在车里,王淑贤了解到男孩家在山东农村,非常贫困,听得心里很不是滋味。送到学校后,王淑贤帮他联系好住处,突然想到孩子可能还没吃饭,就把车里两个烧饼塞过去,他是就着泪吃下了那两个烧饼。临别时,王淑贤留下了孩子的姓名,并把自己的联系电话给他,告诉他,有困难一定来找阿姨。第二天,王淑贤心里一直惦记着他,干脆开车到学校去看他。 在学校的帮助下,王淑贤终于在贫困生的名单中找到了他,几经周折见了面。看着男孩的处境,王淑贤心疼得就像看到自己孩子在受苦,她拿出身上仅有的几千元交了学费,并且告诉他:“有困难找阿姨,急需用钱也找阿姨,回头到阿姨家,你同学中有和你一样困难的,也把他们带过来……”就这样,王淑贤每月定期给男孩100元零花钱,买新衣服给他,并且每周末接到家里,给他做好吃的,改善生活。渐渐的,有5名贫困大学生接受了这样的帮助,而且一帮就是4年,直到毕业后找到工作。在他们心中,王阿姨早已是“王妈妈”,陈好亮曾这样写道:“津城求学遇迷惘,的士雷锋搭手帮,情深意重胜爹娘,爱心芳香永传扬。”“他们现在都已经毕业工作了,有的已为人父母,但还是管我叫妈妈,现在我又多了不少孩子呢。”王淑贤欣慰地说。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