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慈善·民生 >>为寻找灾区失踪群众 "90后"战士飞身一跃成永恒

为寻找灾区失踪群众 "90后"战士飞身一跃成永恒

时间:2014-11-24 09:48来源:中国文明网 作者:中国文明网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突发地震,在救援突击力量中,有一名边防战士,与死神赛跑抢救群众,舍己救人,用青春和生命谱写出了一曲抗震救灾英雄壮举。

  乌蒙磅礴,如浩海腾波;山高谷深,如刀劈斧削,英雄壮举,撼天动地壮山河。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突发地震,在救援突击力量中,有一名边防战士,与死神赛跑抢救群众,舍己救人,用青春和生命谱写出了一曲抗震救灾英雄壮举。他就是云南鲁甸地震抗震救灾队伍中的杰出代表,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医院中士,来自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东岭村的“90后”好战士——谢樵。

  这名“90后”英雄,如同他所说的“谁曾见我后退一步”,面对危险,毫不退缩。

  1.关键时刻——"我年轻我先来" 这是他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我就是来救人的,我先上!我年轻、身体好、懂水性,我先来!”这是谢樵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发生后,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迅速成立救援队赶赴灾区。作为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医院的一名普通中士,谢樵被编入救援队。“一开始,救援队伍里并没有谢樵。”中队指导员杨钦钦说。谢樵主动找到她:“我年轻,又刚去过盈江震区,我想去。”在出发前夕,领导终于批准,谢樵成为第41名救援队员。由于时间紧急,杨钦钦催促谢樵:“部队马上要出发了,你快点打包啊!”谁料想,这竟成为他们之间的最后一次交流。

  8月4日凌晨4时左右,谢樵随医院救援队员一起到达现场,立即展开救援工作,他所在的救援队成为第一支进入重灾区龙头山镇光明村的救援队伍。从垮塌的民房里救人,在被塌方掩埋的路基上运送伤员……手拉肩扛,在光明村通往山下的道路上,谢樵和他的战友们一起往返近40次,参与救治了19名群众,帮助转移群众30多人,运送遇难群众遗体4具。

  4日中午,光明村9社的刘远玉、刘家华父子向救援队求救,称其所在的大林村因地震导致泥石流,村子被掩埋,60余人下落不明,请求救援队搜救。救援队官兵冒着余震、滚石的危险,经过1小时急行军,终于看到了大林村。此刻,暴雨如注,山体不断出现滑坡,巨石、泥沙、大树卷着一辆大巴车在河水中翻滚,堰塞湖越积越大,挡住了队员们进入大林村唯一的去路。怎么办?为通过堰塞湖,谢樵主动请缨,第一个纵身跳进了几十米深的湖水里。湍急的水流中,谢樵奋力游向对岸。就在距离岸边不到5米的地方,意外发生了——突然来袭的余震造成山体滑坡,一块块石头从山上坠落湖水中,激起巨大的浪花,形成深深的漩涡。岸边战友的惊呼还未出口,就看到一块石头击中了谢樵,他的两只胳膊在水面奋力挣扎,但还是未挡住汹涌的激流,沉入洪水中。

  好战士谢樵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堰塞湖中。“太可惜了,多么好的战士啊!他那张年轻的脸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得知小谢被卷入水中的消息后,大林村民刘远玉父子几天来一直在湖边寻找。在网络上,各种“寻找谢樵”的话题在不断扩散,在灾区的山谷里,在茫茫的湖水中,在无边的网络世界里,在各界群众的心中,人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焦急地呼唤:“谢樵,你在哪里,我们都在找你,我们等你回来!”那些天,每到吃饭时队友都将谢樵的碗筷放到餐桌上;那些天,队友们和其他救援力量持续展开搜救,苦苦找寻谢樵的踪迹;那些天,当地群众不顾山体滑坡的危险,纷纷赶来加入搜救……

  8月8日9时30分,救援官兵在甘家寨堰塞湖内发现谢樵的遗体,官兵赶来了,向谢樵求助的刘远玉、刘家华父子也赶来了。他们流着泪跪在遗体前,按当地的习俗向英雄遗体上香、烧纸、祭献点心。他们切开大老远抱来的西瓜,整齐地放在担架前:“小伙子,我们会一辈子记得你的恩德,一辈子感谢你!吃吧,吃饱了你才有力气回家。”“敬礼!接我们的英雄谢樵回家!”陈本善将军哽咽着命令道,8日中午,载有英雄遗体的救援车,缓缓驶入龙头山镇。

  英魂安息,逝者长存。

  是什么让他成为家人骄傲,是什么让他在群众危难时挺身而出?走近谢樵的战友、亲属,翻开烈士的遗物,行走在他工作、生活的地方,一个“最美士官”的形象矗立在人们的心中。

  2.平凡岗位——爱民赤子有"五心" 很多事他都冲在最前面

  “这孩子打小就崇拜军人和英雄,有时着迷了,连饭都顾不上吃,上小学时孩子老缠着我给他买军事类书籍!”远在福建省宁德市的姐姐谢良琴得知弟弟牺牲后悲痛欲绝。谢樵出生在福建省宁德市一个农村家庭,1米7多的个头,有着棱角分明的轮廓,深邃的双眼,高高的鼻梁,给人一种清秀、英俊的感觉,农村的成长生活磨练了他正义善良的品质和坚韧要强的个性,使得他比同龄的孩子更成熟、懂事。2008年12月,谢樵怀着对绿色警营的憧憬,从宁德市应征入伍来到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边防战士。

  “他是班里的好苗子,军事训练特别能吃苦。一次战术训练,他磨破了膝盖和手掌,鲜血直流,仍然咬牙坚持,三个多月的新训,他的军事动作成为新战士学习的样板。”曾任谢樵新兵连指导员的杨义军悲伤地说。谢樵以优异的训练成绩被分配到云南省怒江边防武警支队鹿马登边检查站工作。2010年9月又被选送到昆明边防士官学校学习,毕业后,谢樵被分配到了省边防武警总队医院担任中医科卫生员。总队医院勤务中队队长李学同对谢樵印象最深:“他一天到晚乐呵呵的,并且喜欢帮助战友,平时办事认真,不太爱说话,工作起来却有一股‘拼命三郎’的劲头,很多事他都冲在最前面!”

  “我们穿着这身军装,在工作中就是要有爱心、耐心、细心、诚心和热心!”谢樵同战友们谈心时时常这么说。谢樵始终把“五心工作法”贯穿到工作中每个环节,对前来就诊的每一位患者,不论男女老少,也不论职务高低,贫富贵贱,都一视同仁,像亲人般热情相待。

  今年3月5日,在医院中医科药房前,一位姓陈的老奶奶独自拿着药单坐在地上大口喘气,见此情景,谢樵第一个冲了上来,扶着陈奶奶朝急症室赶去。经过紧急救治,老人家气喘病得到了缓解。看老奶奶独自来看病,谢樵在仔细询问了病情后,又主动替她去挂号,并一直搀扶着老人家看完病。陈奶奶拉着小谢的手激动地说:“家里做儿女的也做不到这一点呀。”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玉殿晗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3-09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