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21时许,谢樵同战友加班结束后经过停车场时发现一名产妇被出租车送到医院,不仅没有家属陪同,并且产妇已经出现临盆现象,疼痛难忍。他主动上前,同战友一起将产妇送到妇产科,直到产妇顺利产下一名男婴,才放心离开。 “大妈,你的肠道病用黄芩、吴茱萸、金沸草、当归等,最管用了。”2014年盈江“5.24、5.30”地震发生后,谢樵主动请缨参战,随队先后深入盈江县卡场、苏典、支那等乡镇开展义诊送健康活动,先后为灾区群众和救援官兵开展中医诊疗、针炙推拿、熬煮大锅药、日常药品发放、卫生防疫等,受到驻地群众和官兵的喜爱。 入伍以来,谢樵先后参加了缉枪缉毒、抗旱救灾、基层巡诊、地震医疗救援队、爱心门诊等重大突发任务的医疗救援工作,共接诊灾区群众和救灾官兵1500余人次,常规检查300余人次,熬制预防疾病大锅药32锅500余公斤,为灾区消毒5000余平方米,免费发放价值12000余元的中药和西药,捐赠价值5000余元的药品,先后荣获嘉奖2次,被评为优秀士兵1次、优秀学员1次。无论在哪他都兢兢业业,践行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誓言。 3.忠诚梦想——不断努力成"识草专家" 只有精通业务才能服务群众 忠诚来自于对梦想的追逐,来自于平凡岗上的点滴凝聚。中草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是云南公安边防总队特色,院长陈本善“双手把脉”绝技成为了谢樵奋斗的目标。 要学好中医,先从熟悉中草药的开始,根据个人爱好和特点,小谢被安排到了医院中医科从事配药和采药工作。“竹叶、益母草、桃枝……院长,请问这个药是叫什么?主治什么病?”一有时间,谢樵就会主动地拉开药柜,一边熟记柜号,一边熟悉各种药材和特性,遇到不认识的药时,药房里的工作人员和院长就成了他请教的对象。 “谢樵出去采药时,常常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儿,别人扛不动中药,他主动帮忙。有老同志的衣服和鞋子被荆棘划破,他主动把自己的外套和鞋子脱给他们。但他自己手脚被划出了血痕,还是坚持挖药。”对此,四级警士长鲁加强印象深刻。通过两年多的悉心钻研,谢樵凭着热爱、勤奋、好学和陈本善院长的“点拨”,靠着一点点的积累,俨然成为了半个“识草专家”。虽然只是一名卫生员,可他对中草药的了解不比那些科班出身的中医少,经常跟随战友上山采药,成为药房里“骨干”。 为惠及广大患者,谢樵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上山采摘中药,经过清洗晾晒切碎后,全部免费提供给患者使用。谢樵告诉新来的女兵郑林秀:“自己采药是为了降低病人看病的费用,所以再累都不觉得。”“两年前,谢樵从军校毕业来医院实习,积极性高,话虽不多,但每天都忙着做事。他记性好,时间不长,就把大多数药名记住了,因为成绩突出,实习结束就留到医院工作。”中队指导员杨钦钦含泪说。 “在不断追求梦想的同时,我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军人,共产党员只有精通自己的业务,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在入党志愿书中,谢樵这样写道。 水壶、军帽,是谢樵下水前留在岸边的东西。随同谢樵一起前往大林村救援的战友万艳梅说:“我们在出发之前水壶都是装满水的,那天在营救村民的途中,看到有许多群众没有水喝,谢樵把他所有的水都分给了群众,所以现在水壶是空的。” 4.成长之路——全家人的骄傲 部队磨砺成就他飞身壮举 8月6日晚,记者来到了谢樵父母在蕉城城关中南路的暂住地。母亲钟孙秀瘫软在竹床上,泣不成声;父亲谢细送坐在床边,抹着眼泪;亲戚在一旁安慰着他们。 “到现在还是不相信谢樵会出事,我要去云南看儿子。”钟孙秀哽咽着说。 “谢樵一直都是家人的骄傲。我要求孩子在部队里要进步,对他期望很高,他也很争气,在部队表现一直很好,入伍第二年入党,第三年当上班长。”说到这里,57岁的谢细送泣不成声。 东岭村村委会主任钟庆双介绍,谢家经济条件一直不好,仅有一栋上世纪90年代修建的简易砖房,面积20多平方米,几经台风破坏,已破旧不堪。为维持生计,谢樵父母大多时间在外谋生,所幸谢樵很懂事,很少让他们操心。 谢樵的舅舅钟邦胜说,谢樵中学毕业后,考上了闽东工业学校。2008年,出于对军旅生活的向往,还在校的谢樵选择入伍,那一年他十八岁。 “谢樵很孝顺,经常打电话回来,叫父母工作不要太累,说等他从部队回来,就给父母亲买房养老。他还常常寄钱回来贴补家用。”钟邦胜说,“他在部队很努力,先后荣获嘉奖2次,还曾获评‘优秀士兵’和‘优秀学员’。参军6年来,他只回了两趟家。今年春节他回家待了10多天,后来接到部队电话,就立刻赶回去,想不到这一走竟是永别。” “8月3日凌晨1时,表哥出发去救灾前,我们聊了一个多小时,怕他父母担心所以没跟他们说,没想到这成为最后一次通话。”望着谢樵的照片,表妹小钟泪流不止。在她的记忆中,从小到大表哥都很能吃苦、很孝顺,也乐于助人,在村里经常帮助别人。 由于悲伤,钟孙秀几度昏厥,8月6日深夜被送进宁德市人民医院。8月7日,记者在病房碰到谢细送,他的两眼已经红肿。“儿子救人是对的,我为他感到骄傲。现在孩子没有了,他的母亲生病,我必须要坚强,支撑住这个家。”谢细送说。 “从微信上得知了这个消息。”谢樵初中时的班主任林健东悲伤不已。谢樵初中就读霍童镇兴贤中学,在大多数师生眼中,他是个腼腆内敛的男生。“初中时,谢樵坐在倒数第二排,比较腼腆,不爱说话,但跟大家相处得很好。他总是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还经常积极参加学校里的义务劳动。”回忆中,林健东几度哽咽。 潘细双和谢樵是老乡兼同学,2008年曾一起在云南怒江公安边防支队当兵。“他在部队里学东西很快,但又很低调,典型的少说话、多做事。”潘细双说,谢樵一直热爱当兵,每次训练都精神十足。到云南的第一年冬天,谢樵的手长了冻疮,手上的裂缝有3厘米长,但始终坚持训练。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