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慈善·民生 >>甘肃环县: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帮扶

甘肃环县: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帮扶

时间:2013-07-02 09:49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人民政协网
大 中 小 】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甘肃,环县。6月底的阳光像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 在记者奔赴南湫乡岳后渠村的路上,迎面而来的是黄土堆积而成的山坡延绵不绝,不时伴随着大片塌方出现;矮小的植被难以掩盖广阔的黄土坡面,暴露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甘肃,环县。6月底的阳光像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

  在记者奔赴南湫乡岳后渠村的路上,迎面而来的是黄土堆积而成的山坡延绵不绝,不时伴随着大片塌方出现;矮小的植被难以掩盖广阔的黄土坡面,暴露出千沟万壑的地表;一条条崎岖不平的砂砾路蜿蜒至山坡深处,路边的禾苗则在渴盼一场甘露降临。

  作为革命老区的环县,位于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的毛乌素沙漠南缘,总面积9236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是国家级贫困县。

  在南湫乡西北边陲岳后渠村,记者见到李继荣时,他和儿子正冒着烈日在忙碌地砌羊圈。

  南湫乡是环县最为偏远的、人口居住最为分散的、交通条件最差的乡镇,也是甘肃省最后一个通电、通手机信号、通油路的乡镇。岳后渠村位于南湫乡南部,是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村。

  李继荣从附近20多公里处搬来,是最早搬来的村民之一。“搬来主要是为了方便孙子上学。这里附近有学校、商店,还有医院,方便多了。”李继荣说。

  2012年3月,南湫乡被划为防沙治理综合实验区。乡政府与农牧民共同出资,开始对420平方公里的沙化耕地和荒山进行大规模梯田改造和植树,同时修建水库和路桥。南湫乡党委书记解欣华告诉记者:“这个综合治理的系统化工程被称为‘山、水、林、田、人居’工程。”

  修建移民村,是政府人居扶贫工程的重要一环。当地的一位干部告诉记者,政府希望搬迁出来的多数村民,进行围栏轮牧,科学种植养殖。“我们希望探索出一种新的扶贫模式。”他说。

  早年间,环县有天然草场达800多万亩,是甘肃东部的草畜养殖大县。但由于长期过度放牧,生态环境陷入“草场荒漠——水土流失——干旱少雨”的恶性循环。采访中,当地向导告诉记者,环县60%的面积都是沙漠和半沙漠状态。

  “土地荒漠化不仅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也成为我们环县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环县宣传部长刘永杰介绍,目前,全县有贫困村241个,贫困人口18.42万人。

  2006年,环县政府决心调整产业结构,从流域治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种草养畜中寻找生态兴牧的发展之路。“环县地处沙漠边缘,放养牲畜使得风沙和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到当地人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环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认为,解决的出路是通过专业化养殖、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来实现舍饲圈养。

  今年初,环县提出“生态农业立县”战略,把种草养羊作为群众脱贫增收的首位产业,实施“双百双万”工程(发展100个养羊专业村,培育100个农业专业合作社,扶持1万户养羊大户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这一工程目前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与此同时,环县每年还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天然草场保护、新修梯田等国家重点投资项目。目前,环县治沙总面积173.87万亩,治理手段包括人工补播、工程治沙及围栏封沙育草等。

  虽然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环县的生态和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恶劣的自然条件让当地的群众生活和生态依然面临严峻的形势。

  近年来,平时“十年九旱”的环县遭遇连年旱灾,生态危机时刻困扰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县为了保护生态,实施封山禁牧,但因此而降低了农民的收入,有的地方群众沦为“生态难民”。 (编辑:红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