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荒漠化不仅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也成为我们环县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环县宣传部长刘永杰告诉记者。“正常年景下降水量仅为300毫米左右,部分乡镇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且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多以暴雨形式出现,难以利用。”环县扶贫办一位负责人补充说:“环县已经连续6个月没有一次有效降雨,今年夏粮减产已成定局。”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在努力加强自身建设,探索扶贫和生态保护新路的同时,环县政府正打算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强化科技智力支撑,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环县扶贫办的有关负责人向记者阐述了环县扶贫工作的下一步设想:“一是大力培育扶贫产业,实施‘双百双万’工程。二是狠抓基础扶贫,逐步解决贫困乡村群众出行、上学、就医、住房和用电难的问题。三是努力增强造血功能,认真做好劳务技能培训。四是协调抓好社会扶贫,形成扶贫开发工作的强大合力。最终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这无疑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环县有关方面希望通过本报的呼吁,能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和帮助环县的扶贫与生态保护工作。 “一方面,我们希望国家有关方面能关注环县的现状,给予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环县扶贫办的有关负责人说:“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公益慈善组织,能来我们环县考察,引进项目和资金,或者进行智力帮扶,和我们一起共同对付荒漠化的进程、致力于扶贫和生态保护工作。” (来源:人民政协网) (编辑:红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