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 >>青岛掀起“阿勒泰热”,以文为媒开启心灵探索之旅

青岛掀起“阿勒泰热”,以文为媒开启心灵探索之旅

时间:2025-07-27 15:16来源:中国外宣通讯社 中国外宣网作者:于小高 周步
 7月28日,中国诗歌春晚总策划、总导演屈金星,秘书长王永明应邀飞抵新疆阿勒泰采风策划。

  (于小高、周步) 盛夏热浪滚滚,雪都凉意顿生。各地游人纷至沓来,中国雪都阿勒泰游客爆满。

  7月28日,中国诗歌春晚总策划、总导演屈金星,秘书长王永明应邀飞抵新疆阿勒泰采风策划。原拟同行的执行导演高云华因故不能前往,特传来了青岛掀起“阿勒泰热”的好消息。

  盛夏的青岛,“读李娟散文、写阿勒泰诗歌、演《我的阿勒泰》情景剧、组团开启深度阿勒泰体验游”,从位于西海岸的传媒广场到市南区黄金地角的书城,从半岛新闻网、电台热门旅游节目《超级大玩家》到众多自媒体的抖音、微信号、小红书,各种与阿勒泰主题有关的读书会、朗诵会、短视频创作接二连三,吸引了众多市民关注参与,“阿勒泰热”在大海边持续升温,却为炎炎夏日注入一股清凉的风,成为许多岛城人一种消夏新时尚。
 


 

  中国诗歌春晚执行导演高云华曾先后三次前往阿勒泰采风创作,体验生活,创作了大量关于阿勒泰题材的诗歌散文作品,并执导了2025年1月在阿勒泰举办的中国诗歌春晚总会场演出,自称“阿勒泰迷”。先看看他个人的“节单目”吧:

  6月30日,阿勒泰阿禾公路开通当天,他朗诵制作了短视频《我在阿勒泰等你》,在朋友圈里当起了阿禾公路自驾游的先行官。
 


 

  7月2日,中国诗歌春晚福娃王诗涵小朋友从北京来到青岛,坐在海边红礁石上,与云华叔叔朗诵李娟散文《我的阿勒泰》,引得游客驻足观看叫好,一位无人机爱好者还为他们拍下了精彩瞬间。


 

  7月11日,青岛交通广播综合旅游类节目《超级大玩家》邀请高云华做客直播间,与著名主持人陈勐畅谈阿勒泰,两人的访谈提纲就做了足足十几页纸,内容新颖,话题一个接一个,不少听友在后台留言互动,称赞两位“中国好声音”让阿勒泰在他们心中如诗如画般立体起来。高云华也在节目中朗诵了他的新作《阿勒泰,我来看你》,以短视频形式播出后,许多新疆朋友在朋友圈转发点赞。
 


 

  7月25日,高云华与青岛手碟王赵罡合作,朗诵录制了他的原创诗歌《阿勒泰,世界的耳廓》,引发全国手碟爱好者的关注。赵罡发起组建的世界融合音乐乐团还专门与高云华联系,探讨有关古典诗词唱诵与手碟、非洲鼓,框鼓等打击乐融合表演的艺术创作和演出事宜。
 


 

  7月26,在李娟散文朗读会上再次与书友分享诗歌《阿勒泰,世界的耳廓》,朗诵过程中引发四次热烈掌声,观众称被阿勒泰的声音把耳廓醉了。
 


 

  7月26,青岛西海岸城市传媒广场内,印有李娟散文精美文字段落的海报布满大厅,在主持人张顺、王媛的引领下,“从书页走向旷野”——李娟散文经典朗读会活动温情开幕。大到70多岁的资深“李娟”粉丝,小到6、7岁的小“阿勒泰”迷,几乎人手一本李娟的书,他们纷纷用自己的方式去呈现和解读心中的阿勒泰。岛城的各大读书会、诗社踊跃参与,带领读者开启了深度探索阿勒泰的心灵之旅,在文字与声音的交织中,触摸遥远土地的温度与诗意。活动共分为五大板块,充分体现出组织者的专心和用心。
 

  本文尝试从几个方面解读一下这次活动:
 


 

  一、朗读会:文字与声音的阿勒泰盛宴
 

  当日的朗读会,以“声阅李娟”为开篇,将李娟笔下阿勒泰的风土人情、烟火日常,通过朗诵、短剧、鉴赏等形式生动呈现。在“李娟在阿勒泰”板块,《我的阿勒泰·我家过去年代的一只猫》《我的阿勒泰·乡村舞会》等作品依次被诵读。立平、水永等朗读者,以细腻的声音诠释,让文字里的阿勒泰生活场景“活”了起来。《阿勒泰的风在唱歌》的合诵,更是汇聚众人声音,传递出阿勒泰旷野风声里的自由与苍茫,鸿雁等书友的鉴赏分享,又从文学感悟角度,带听众深挖文字背后的情感脉络。
 


 

  “李娟笔下的妈妈”“李娟笔下的外婆”板块,聚焦作家文字里的亲情。《“小鸟”牌香烟》《遥远的向日葵地·浇地》等作品,经青岛香蜜会鸣芳、大谦等朗读者演绎,将妈妈的坚韧、外婆的温暖,化作声声入耳的深情。儿童短剧《妈妈的那些小瓷碗》,以童趣表演拓展文本,让亲情在舞台上绽放别样光彩,也让观众更直观感受李娟文字里的情感力量。
 


 

  “哈萨克民族的荒野生活”板块,《前山夏牧场·去吾塞》《春牧场·羊的事》等篇目,借王燕、颜晚等朗读者之口,展现阿勒泰草原上哈萨克族的生活图景。王清华对“李娟散文的魅力”鉴赏,从文学专业视角剖析作品,为读者理解李娟文字、感受阿勒泰文化,搭建起深度沟通的桥梁。
 


 

  这次活动的总策划阮兰芳女士是一位高校教师,也是文学博士,英国爱丁堡大学访问学者,她对李娟文学作品的研究长达十几年。她主持了后续的李娟散文鉴赏互动、跟学写作及文旅发布环节,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渊博学识和对阿勒泰现象的深度思考。她娓娓道来,带领现场的观众、读者、朗读者直面交流,探讨阅读感悟与创作灵感,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从阅读到创作的路径。在阿勒泰文旅发布环节,又以文为媒,串联起文字里的远方与现实中的旅途,拓宽“阿勒泰热”的边界。一个新的阿勒泰旅游群迅速建立起来,许多朋友纷纷表示,要在这个夏天赴一场诗意与远方的旅游。
 


 

  二、全民共读:青岛“阿勒泰热”的深层脉络
 

  这场朗读会,实际上是青岛“阿勒泰热”的生动缩影。近期,岛城各大读书会、诗社,如千叶读书会、青岛香蜜会、她书写等,纷纷将李娟散文作为共读、朗诵核心。从社区书房到城市书吧,从线上共读群到线下朗诵沙龙,读者们以文会友,沉浸在阿勒泰的文字世界。

  为何李娟散文能在青岛引发热潮?一方面,李娟文字自带魔力。她以阿勒泰为底色,书写日常却不平淡的生活:戈壁滩的猫、草原上的舞会、与哈萨克族邻里的相处……琐碎日常被她点化成充满诗意与生命力的文字,既有人与自然的共生之美,又有烟火人间的温情百态,让身处沿海城市的青岛读者,透过文字触摸到西北边陲的独特脉搏,满足对远方风土的好奇与向往;另一方面,青岛本就有浓厚的阅读氛围与文化交流传统。各类读书会、诗社长期活跃,为文学传播提供土壤。当李娟散文这种兼具文学性与生活感的作品出现,自然成为阅读推广的优质载体。读者们在共读中,不仅是朗读文字,更是分享对阿勒泰生活的想象、对文学创作的思考,形成一场跨越空间的文化共鸣。
 


 

  三、文化共振:从文字到心灵的深度探索
 

  “阿勒泰热”背后,是一场深度心灵探索。李娟笔下的阿勒泰,不只是地理概念,更是一种“慢生活”“真性情”的文化符号。在青岛,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与对自然本真的追求并存,李娟散文里阿勒泰的辽阔旷野、质朴人情,恰好成为都市人心灵的“解压阀”与“精神原乡”。

  读者们在朗诵、阅读中,探寻的是文字里的生活哲学:如何在平凡日常发现美好,如何与自然、与他人温暖相处。这种探索,超越文学阅读本身,成为一场关于生活态度、心灵归处的集体思考。正如参与朗读会的书友所言:“读李娟的阿勒泰,像是暂时跳出自己的生活轨道,去阿勒泰的草原、戈壁走一遭,回来后,看自己的生活也多了份从容与诗意。”
 


 

  四、文旅联动:文字赋能的远方召唤
 

  值得关注的是,“阿勒泰热”还在向文旅领域延伸。朗读会中的阿勒泰文旅发布环节,借文字热度,推介当地自然风光与民俗文化。当读者被文字里的阿勒泰深深吸引,便会萌生出“亲身前往”的向往,文旅与文学的联动,让“纸上阿勒泰”照进现实旅途,也为阿勒泰文旅发展注入文化动能,形成“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良性循环。
 


 

  青岛这场“阿勒泰热”,是文学魅力的生动彰显,更是城市文化活力的体现。从文字诵读到心灵共鸣,从阅读分享到文旅联动,李娟散文成为连接青岛与阿勒泰的文化纽带,带领读者在深度探索中,收获文学滋养与心灵成长。当越来越多人因文字爱上阿勒泰,这场由阅读引发的心灵之旅,也将继续在青岛这片文化土壤上,绽放更持久的光彩,让更多人懂得:远方的风景、文字里的世界,永远值得我们以真诚与热爱去奔赴 。(图片供稿:高云华)

(编辑:思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