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2月16日电 题:古都西安:“人从众”背后的“长红”势 新华社记者郑昕、李一博 用手机扫出大雁塔上的李白卡通形象,身着汉服齐声吟诵“人生得意须尽欢”,坐在重现“力士脱靴、贵妃捧砚”场景的城市观光车中“一日看尽长安花”……龙年春节假期,古都西安的文旅市场用“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来形容毫不为过。“人从众”现象的频频上演,折射出当前旅游消费市场供给与需求“双向奔赴”的“长红”态势。 西安的旅游“火了”,已经不是一个新闻。2023年春节假期汹涌的人潮已经拉开了这座千年古都喜迎八方宾朋的序幕。时隔一年,“西安年·最中国”再度成为新春文旅“顶流”:除夕当晚西安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294%,大唐不夜城一直处在65万人次的高位区间运行,“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的接待量到大年初六就已超过去年春节假期总和,首次点亮花灯的昆明池·七夕公园假期旅游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超70%…… 一个个假期还未收官就发来的喜报背后,是游客在更加安全、便捷、有序的环境下乐享中国年的欢腾景象,从中更能透视出传统文化面向市场、面向游客,号召力不断上升,供需有效“对齐”的过程。 “对齐”的是资源的禀赋和创新的形式。空有传统故步自封难以“出圈”,创意百出但缺少底蕴则难以“长红”,西安巧妙地为二者寻找到了接榫点。这座传承着汉唐盛世绵长文脉的城市从不缺底蕴,如今借助创意设计、科技应用和跨界合作,对传统文化加以现代阐释与创新,以大众更易于且更乐于接受的体验、互动形式,将诗意与浪漫呈现了出来。 “对齐”的是过年方式的转变和假日消费的多元。从“围着锅台转”到“走进景区游”,顺应时代发展,人们过年的方式也从单一趋于多元,走庙会大集、看体育比赛、进电影院、逛博物馆成为春节新年俗。“西安年·最中国”组织了6大主题、159类的上千场文旅活动,从恢弘的《长恨歌》《无界·长安》演出到“小而美”的社区亲子活动,让市民游客沉浸在暖阳下欢度新春。得到身心放松和愉悦的人们出行步数在增加,品味到的年味儿却并未减少。 “对齐”的是游客的呼声和城市的回应。春节假期,各地游客的消费意愿和需求不断提高,作为回应,西安从景区及时调整演出时间、发布动态交通信息,到商家发放消费券、开展促销,再到本地居民让景于客、错峰出行,对游客的“宠溺”有增无减,准备也更充足。敏锐感知并回应民众诉求,是城市组织管理不断优化的体现。在千头万绪的假期里“忙而不乱”,是古都西安在经历了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首届中国-中亚峰会考验后,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的缩影。 从新春假期西安文旅市场的持续火热,联系到一年来淄博烧烤、贵州“村超”和“尔滨现象”所引发的文旅行业波浪式递进的热潮,可见“爆款”并非产品、市场和传播等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创造出新场景,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我们看到,不只是西安,这个新春假期里全国各地“古城过大年”“非遗闹新春”等活动热闹非凡,其背后不仅是年俗的回归和文化的传承,也是经济发展活力和复苏韧性的增强。 (编辑:思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