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 >>走,去看“宝藏建筑”的古韵今风

走,去看“宝藏建筑”的古韵今风

时间:2024-01-28 09:29来源:工人日报作者:刘建林 李彦斌
山西共有古建筑两万多处,一座座古建筑是山西旅游的一张张金名片,近年来,当地通过修复修缮、非遗保护、环境整治、旅游开发,越来越多沉睡的文物古建“苏醒”过来,在保护要求与使用需求上实现统一。

  “斗拱爷爷”用镜头带着网友学习和欣赏山西古建筑营造技艺;晋祠讲解员化身宋代彩塑侍女带游客穿越历史——

  走,去看“宝藏建筑”的古韵今风

  阅读提示

  山西共有古建筑两万多处,一座座古建筑是山西旅游的一张张金名片,近年来,当地通过修复修缮、非遗保护、环境整治、旅游开发,越来越多沉睡的文物古建“苏醒”过来,在保护要求与使用需求上实现统一。

  一座依山而建的乡村古堡,站在城墙上抬头仰望,只见河山楼雄伟险峻,对面堡墙上蜂窝状的藏兵洞层叠有序,高墙内古民居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这便是有着“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之称的皇城相府。春节临近,大型实景夜游体验项目《再回相府》正在这里火热上演。

  在山西,古建筑在文物遗存类别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截至2023年初,全省共有古建筑28027处,其中420处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古建筑如繁星散落在山西各地,蕴含着浓厚的乡风民俗和独特的地域文化。

  一座座古建筑是山西旅游的一张张金名片。近年来,山西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通过修复修缮、非遗保护、环境整治、旅游开发,越来越多沉睡的文物古建“苏醒”过来,成为游客体验晋风晋韵的重要途径。

  实景演绎让古建筑焕发新活力

  以皇城相府景区院落、楼台、城墙为表演舞台,极度写实的戏剧场景,辅以声光电等特效技术,《再回相府》演出给置身高墙大院的游客带来穿越历史的恍惚感。常年入选全国5A级景区100强的皇城相府景区,也是山西省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优秀案例。

  其实,早在《再回相府》之前,大型室内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就以创新的行走式观演模式,带有穿越感的情境体验,讲述了一个关于晋商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故事。演出在平遥古城景区持续火爆。

  据平遥县印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自2013年春节首演以来,《又见平遥》每年营收以20%的幅度增长。截至目前,已经演出7300余场,接待观众近520万人次,累计收入8.7亿元。

  2023年10月,平遥古城打造的缤“汾”老字号艺术街,汇聚了省内近50家山西老字号品牌,以国潮风进行全面装裱后,实现了街区就是景区、商铺就是景点、商户就是演员的效果。游客通过实景演示、人物互动,体验诗酒文化场景。

  在山西晋祠博物馆,千年柏树下,宋代圣母殿前,讲解员们化身宋代彩塑侍女,头戴红丝扇形包髻,身着蓝襦长裙,手持绢巾,翩翩起舞,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赏。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旅游规划与设计专业副教授崔瑾认为,山西古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修缮与日常养护成本比较高,即使筹措经费将其修好了,但“老态化”“空心化”的趋势仍难根本改变。但是近年来,山西通过不断创新文化旅游业态、产品、模式,对一批文物建筑进行活态开发,有效解决了保护要求与使用需求之间的矛盾。

  老手艺人讲“老”故事

  2023年4月,73岁的王永先开始实地讲解山西古建筑的营造技艺,用镜头带着网友们“零基础学习古建筑”。目前,王永先的讲解视频已经上线24集,播放量超过311万,“粉丝”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下,网友亲切地称他“斗拱爷爷”。

  王永先老先生从事古建筑修缮50多年,退休前曾担任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他没想到,现在有这么多年轻人关注古建筑修缮这个冷门专业。像“斗拱爷爷”一样,众多面对镜头讲述山西文物古建的文旅达人,成为推动山西古建游的重要力量。

  培养百位文旅星推官、展播百名非遗传承人、评选百件文创好物……山西已经持续两年推动“七个一百”文旅计划,吸引了各市县的导游、非遗传承人、景区工作者等旅游从业者纷纷开直播、拍视频,化身山西文旅“代言人”。

  与此同时,整合文物古建、老街老巷、非遗老字号等人文历史资源,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持续打造府城文旅商融合的城市会客厅,也成为山西各地打造文旅新引擎,推动消费升级的普遍做法。

  新技术让游客站在古迹前见物见人见精神

  近日,山西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开馆。置身博物馆,脚下便是墓地遗址,透过玻璃,墓道、过洞、甬道清晰可见,原版壁画依稀可辨,站在封土堆旁,借助4KVR眼镜,便可“一眼千年”。

  据介绍,这座专题博物馆集纳了山西各地出土的北齐壁画精品,不仅能从壁画中感受北齐时期贵族宴飨行乐、车马仪仗和牛车出行等宏大场面,还能结合数字VR、动画长卷、人机互动等多种方式聆听历史回响。

  “文物古迹的活化利用应该做到厚重而有形,让游客站在先辈留下的遗产前,见物见人见精神。”山西省文旅(产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张云霞认为,在更注重文化体验的当下,文物建筑类旅游目的地应该更多地通过现代化技术唤醒沉睡的文化记忆,满足旅游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

  “从南到北,山西处处有古城、古镇,千篇一律的旅行体验不会有太多吸引力。”崔瑾认为,未来山西应进一步发挥古建筑资源优势,面向家庭型、学习型、休闲型的度假需求,增强文化体验和互动项目,让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促使门票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变。(记者 刘建林 李彦斌)

(编辑:思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