锰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材料和战略资源之一,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锰资源消费国和进口国,也是最大的电解金属锰生产国和出口国。但在开采和生产过程中污染问题长期未得到根本解决,带来了触目惊心的环境破坏。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中央对渝湘黔交界武陵山区“锰三角”地区锰污染治理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 为落实中央锰污染治理的工作要求,“锰三角”地区把整治锰污染和淘汰锰行业落后产能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下大力气全面彻底解决历史遗留和开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落后产能,在今年先后出台了整治方案。 重庆秀山县及全市压实主体责任,严格对照国家和重庆市锰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技术规范等,全面开展评估,对不符合共抓大保护导向和有关产业政策的锰行业企业全部退出。2021年12月底前,引导全市县锰行业企业主动申请,全面完成锰矿开采企业、电解锰生产企业退出工作。2023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锰矿开采企业、电解锰生产企业、锰渣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国控断面水质考核稳定达标,污染治理长效机制持续完善,基本实现锰行业转型发展。2025年12月底前,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全面完成生态系统修复,全面提升整改成效。 湖南花垣县确定了严格的整治目标:2022年底前,将全县内6家电解锰企业整合减少至1家,电解锰产能控制在15万吨金属量以内。将锰渣库减少至2座,并将其整合至新组建公司,实现电解锰一个主体统一管理、统一治理污染。原1万吨/年以下电解金属锰单条生产线和电解金属锰生产总规模3万吨/年以下(含3万吨/年)的企业关闭退出,并将4家锰矿山企业整合为1家企业,所有锰矿山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织生产、统一安全生产管理、统一治理矿山环境问题。 贵州铜仁地区松桃县坚持分类施策、精准治污。立足对各锰矿山、电解锰企业、电解锰渣库和渗滤液收集站精准摸排调查,加快推进生态修复,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在“一矿一策”“一厂一策”“一库一策”“一站一策”指导下制定更加切合实际的点对点方案,分类实行关闭、整合、保留三种整改措施。对产能较小、环境风险隐患大的电解锰企业,依法关停。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锰三角”以外的锰产业集中地区却依然我行我素。尤其是云南江南锰业股份有限公司、文山中泰锰业有限公司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绿水青山的违法情况还是相当严重。中泰锰业2018年至2019年因环境问题被生态环境部门连续处罚2次。2020年环保部门接到关于中泰锰业尾矿库渗滤液收集处理设施简陋,流入盘龙江水体锰浓度超标416倍的问题线索。2021年有报道反映中泰锰业污水直排下方河流,渗滤液外溢直排河流。但是目前仍然没有整改。
1、厂区管理混乱,原料随意露天堆放,原料堆场无防雨防尘措施,对周边植被及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厂区未进行雨水收集、未做到雨污分流、污污分流,对周边土壤及地下水造成重大污染。
3、设备陈旧简陋,无防腐防渗措施或措施不达标。电解车间电解槽、隔膜框均为木制结构,槽体软塑板包裹,电解车间槽面有硫铵结晶,氨味外溢。酸液池、沟渠、渣房等防腐防渗设施简陋,存在重大有害液体渗漏隐患。
上述不规范管理及操作带来的废水、废气和废渣问题,将导致周边土壤、地下水等锰含量严重超标,对农作物生长、周边居民生活等带来严重影响。 以上只是冰山一角,云南、广西、四川、湖南、贵州等“锰三角”以外地区的地方政府、锰行业企业,也要尽快行动起来,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从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系统治理的角度加强锰污染综合治理,加快淘汰锰行业落后产能,以生态环境保护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还民以绿水青山。 (编辑:明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