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 >>腾起美丽宁安建设主升浪

腾起美丽宁安建设主升浪

时间:2014-12-22 15:54来源:中外网作者:张智儒
隆冬时节,漫步宁安大地,从这里传递出的每个讯息你都会感受到,美丽宁安建设“主升浪”正扑面而来。2014年,宁安市乘改革春风和崛起之势,立足区位优势、放大资源禀赋、抢抓迅猛势头,开创美丽宁安建设新局面。

  2014年宁安市经济社会亮点撷英

  中外网 张智儒

  隆冬时节,漫步宁安大地,从这里传递出的每个讯息你都会感受到,美丽宁安建设“主升浪”正扑面而来。2014年,宁安市乘改革春风和崛起之势,立足区位优势、放大资源禀赋、抢抓迅猛势头,开创美丽宁安建设新局面。

  放大资源禀赋——响水“两化”统筹城乡发展,打造经济发展新亮点

  怎样创新模式,承担全省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先导型示范项目的神圣使命?

  宁安的回答是:放大响水“两化”资源禀赋,承担全省在特色农业区域开展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与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先导型示范项目的模式探索与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

  响水“两化”,即响水米产业化、响水区域小城镇化。今年实施51个项目,总投资54.5亿元,完成投资20亿元。围绕“地从哪来、人到哪去、钱从哪出”突出问题,积极探索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有效途径。

  冰天雪地里,响水两化项目区内10多台大机械轰鸣。响水米产业化土地整理项目进入冬季治理期,力争田成方、渠成网、路成格,便于机械化作用,提高响水米产量。

  作为宁安市产业项目明星,响水“两化”建成粳稻研究所、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完成7600亩土地整治和新型轨道式塑钢渠埂技术使用,形成“一业主导、多业支撑”产业布局。同时,“一镇五区”建设格局已见雏形。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农民新区二期项目、占地1.6万平方米综合型社区服务中心等进展顺利。

  立足区位优势——工业园区引领产业建设,打造经济发展增长点

  如何因地制宜,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破解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顽疾”?

  面对这一连串的问号,宁安在独特的区位优势上深思熟虑,谋求答案。通过“土地入股、定量分红”新模式,工业园区面积扩大到5.7平方公里,强化产业项目建设基础保障。

  位于G11国道东侧的宁安市工业园区内,一栋栋现代化标准厂房如雨后春笋般生发。投资2.2亿元的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主体工程已全部竣工。目前,园区入驻企业57户,新上项目2个,完成洽谈即将新上项目9个,项目全部竣工投产后可新增就业6270人。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宁安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形成从谋划生成、招商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四层同驱”的良好发展态势。坚持战区化推进、战线化落实,市级四个班子领导亲自带队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对接招商,促成12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

  项目建设的质量层次不断提高。新型建材、农机装备等成全市十大产业链条骨架中支撑性节点项目,健康养生系列产品开发等28个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加快建设,完成投资12亿元。源丰物流、东京城地下商业街等10个商贸物流项目完成投资6.2亿元。

  抢抓迅猛势头——

  设施农业提升精品内涵,打造经济发展新节点

  如何抓住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律,蔬菜、瓜果发展迅猛势头,打开市场让更多人受益?

  按照打造全省蔬菜出口示范基地目标,以源丰对俄果蔬国际物流园区为龙头,形成以G11国道产业带和宁安、兰岗、东京城和江南四个蔬菜主产区即“一带四区多园”产业格局。

  远看,一座座温室大棚有序相连,如条条白龙威武壮观,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兰岗果蔬庄园。目前二期工程已投产使用,年产值达500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2000万元以上。

  据了解,今年新增棚室5000栋,总数达2.5万栋,40个百栋以上棚室小区,带动全市蔬菜面积25万亩,全市蔬菜总产量约38万吨。这么好的产品,每年全市需要供应约11万吨外,首先紧俏供应牡丹江8万吨,还通过合作社等途径销往南方,当然最具特色的是年出口俄罗斯8万吨。

  以精品农业建设为抓手,宁安市突出大项目牵动战略,重点抓好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在全省勇扛现代化农业大旗。

  改革风起云涌,创新海阔天空。宁安市抓住国家经济转型战略机遇,谋划出“美丽宁安”经济新常态下的战略定位,走出经济社会发展“主升浪”。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好歌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6-04-11 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