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巴音布鲁克牧民正赶着牛羊转往夏牧场。 唐玉 摄
中新网乌鲁木齐6月4日电(袁晶唐玉迎春)进入六月初夏时节,在新疆和静县巴音布鲁克草原牧道上随处可以看到,牧民赶着牛羊正陆续转往夏牧场。嫩绿的牧草,洁白的羊群在蓝天白云下构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道尔吉就是这次转场的牧民之一,他家世代都生活美丽的巴音布鲁克草原上。道尔吉告诉记者:“夏牧场春天来得晚,秋天来的早,我们把牲畜赶到夏牧场,只呆三个月,到了9月,下大雪的时候,我们牧民就必须赶着牲畜回到秋牧场定居点,夏牧场的草密、草肥、草壮,牲畜吃了特长膘,只需3个月,大畜小畜都可以吃得滚瓜溜圆。” 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传统转场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间已经延续了近3000年左右,转场分别在每年的春季、夏季和秋季进行。但在某些气候、植被条件差异较大的地方,转场一年要进行四次。夏牧场一般为高山地区,面积大,牧草丰茂,草质好,载畜量大,气候凉爽,是牲畜育肥的好地方。夏季牧场一般可利用60—120天左右。 “蒙古包是我们流动的家,每年的转场季节,将蒙古包拆卸下来,用四五头壮牛或者骆驼驮运。”道尔吉指着骆驼背上驮着的东西说。蒙古包是他精心挑选的红柳木和亲手擀制的厚实的羊毛毡组成,简单、牢固、易于拆装且御寒性能良好。只要二三人就能在2个小时内搭起一座高约3米,占地30平方米的中等规模的蒙古包。 记者沿途看到,道尔吉和他的孩子一边骑马赶着牛羊,一边捡拾着道路上的白色垃圾。道尔吉说:“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都非常热爱自己的故乡,从小教育自己的孩子热爱草原上的一草一花,视草原上的雪莲、天鹅等野生动物为神明,而破坏环境就是对神明最大的不敬”。 据悉,巴音布鲁克草原位于天山南麓四周为雪山环抱,海拔约2500米,属于典型的禾草草甸草原,是中国第二大草原,仅次于内蒙古额尔多斯草原,同时也是新疆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