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每一位画家在其创作母体中,都熔铸了自己对自然、生活的感悟以及文化的理解,那么您在冰雪山水画这一创作母体上,要展现怎样的个人情感和艺术语言。 赵春秋:其实,我不愿意别人称我为冰雪山水画家,就我个人来讲,我更愿意说自己是个画家,冰雪山水画只是我寄托情感表达思想的一个画种,一种手段。我本科读的是师范大学,国版油雕、水粉水彩样样都学,大学毕业后,国画、油画也都教过,还做过雕塑。可以讲,很多艺术门类,很多画种我都尝试过,但个人心中最爱的,也是用功最勤、钻研最深的,还是中国画。无论是花鸟、山水、人物,工笔、写意,我几乎样样都研究过。 冰雪山水画,只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小分支,是从传统中国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小画种。其的源头基因,还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所以,对冰雪山水画的痴迷,实质上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我常常打这样一个比喻,传统就好比是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玛峰,是任何一个有志于为中华民族艺术事业的画家绕不开的,脱离了这个你就是野狐禅,修不成正果。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攀登到顶峰,在攀登途中任何一个高度你都可以坐地起高楼,在这基础上建立你自己的体系,耸立你自己的高度。最后能攀登到顶峰的,往往属于那些大师巨匠,他们站在传统的最高峰,包前孕后,开启一代新风。对于他们来说,能修炼到现在的高度已经是不易了,要是再能为传统增加一粒米的高度,都会成为开宗立派的大师。所以,对冰雪画的探索,我也是出于对传统绘画的热爱,抱着一种继承传统,发展传统的目的来做的。 我去年在北京乡村国际艺术馆举办了从艺30周年的个展,在个展前言中我说“予于山水多画冬景,盖独爱雪之纯洁澄澈也。”“予尝求古人绘画之意,则烟云供养以营卫其身,丹青染翰以寄托其心,正所谓画如其人也。予慕冰雪之高洁,绮丽典雅,风流殊胜,冰雪绘画之境界,不亦几乎?山水之爱,宜乎众矣!冰雪之爱,同予者何人?亦必高洁之士也!”如果说古人画山水是为了自己畅神,是为了烟云供养、怡情悦性,那么我画冰雪山水却是为了讴歌冰雪大美,冰雪本身的冷逸高洁品格,契合了我内心的精神追求。 如若回到前面我说的那句话:“画如其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像冰雪那样澄澈,像冰雪那样高洁。唐代大画家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冰雪大自然是造化,冰雪山水画的创作过程,就是一个师法自然大化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对冰雪大自然艺术描绘来观照人性本真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张璪所说的“中得心源”。 我常说画画就是修行,而修行是没有止境的。只要心中装着美,只管往前走就好了,成不成佛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修行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审美的愉悦,得到了创造的快乐。画画就是这样,身在地狱,但心在天堂,尽管是一件很苦很累的事情,但当我每次看到自己创作出来的冰雪画的时候,那种愉悦感是无以言表的,这也许就是让我痴心追求、乐此不疲的原因吧! 结语:赵春秋先生是当代国画艺术创作群体中具有创新意识的画家,也是新一代中国山水画家中的翘楚。为艺三十余年,受过扎实的绘画专业训练,国版油雕、水粉水彩样样兼善。且有深入长白山区多年,以造化为师、亲近自然、体悟生活的经历。所以,他的山水画创作在秉承“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传统审美观念、又有厚实的国画传统技法功力的同时,还有自己对自然山水切身的体会与妙悟。再加上其开放的思维方式和观念的影响下,他的山水画作呈现给观者的是兼容并蓄、风格俊逸,且真真实实的国画山水新貌。 赵春秋,男,号南山子,中国民盟盟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艺术硕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画院教务主任,《国艺经典》杂志主编,中国国艺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冰雪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理事,中国冰雪画研究会理事,中华艺术研究院秘书长,世界华人华侨联合总会画院副秘书长,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北京中韩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中华书画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时晴堂艺术馆艺术总监。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