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一时僵持不下,这时李德勇的侄子拿出手机向李德勇请示,得到的答复是3000,不成就2000。 刘主任只答应再加500元,见实在诈不出更多,小刘只好拿着1500元离开了食品厂,所谓农民反映的排污问题再也没提。第二天他们又来到一家正在建设的汽车城,李德勇的侄子故伎重演,拍完照片便找到管理部门,又是一番讨价还价后,拿走了3000元。尽管比上一家拿得多,但小刘还觉得不满意,他埋怨记者配合不到位,否则会拿得更多。 就这样,拿着李德勇事先列好的单位、地址、行车路线以及要提的问题,几个人一家一家转,一家一家的要,中间还不时满嘴脏话地向李德勇抱怨。 记者问李德勇的侄子,这样起劲地折腾一定不少挣钱吧?他却说其实要来的钱并不全归他自己,他还得拿出不少给李德勇做信息费。 采访,本该挖掘事件真相,可是在这位李主任那儿,采访却成了获利丰厚的买卖。记者的身份则成了他招摇撞骗的工具。那么,这位李主任的所谓记者站背后还有什么秘密?焦点访谈继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