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出租车上的口述文章——四天三战经历
李 锦 20日晚上,从办公室坐车奔大兴机场,25日一早从沂蒙山坐车回北京。4天内作三次主旨报告或者演讲,相继去了广东、江苏、山东三个省。回北京又要干北京的事情了。回想起4天来写了3篇文章,把3次演讲的内容都整理发表出来了。每篇文章多是8000字,加起来是24000字,日后稍加整理都能出版。
在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讲完以后,盐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邵从清说,李老师有杨子荣打虎上山的气概。我问怎么了,他说你敞着怀在走到舞台中央,走来走去,声音洪亮,指点江山,很有英雄气概。旁边人打趣说,再来点音乐,打威虎山的味道就出来了。我不知道下面人怎么看我的,不管讲的内容怎么样,但是台风总是慷慨激昂,语言铿锵,有思想、有激情的,因为有思想便也能讲出激情来,也算一种特色吧。
三场演讲,一个地方是一台戏。南方电网讲的是国有企业现代化管理问题,盐城讲的是沿海地区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问题,费县讲的是赵志全精神与沂蒙精神发展问题。三个问题属于三个不同领域,跨度有点大,有宏观的,有微观的,有政治的,有经济的,有战略的,有方法的。后来看,效果都好。每当从台上发言,下面总有人竖大拇指,我想这是人家给我面子,自己心里要有数的。我的认真付出,没有浪费。 21日,在南方电网讲国企改革、科技创新等问题。他们总结的材料很多,复述一遍也没有意思,于是我另辟蹊径,从宏观上,从外部入手、从高处着眼,进行分析。这样,别人听了觉得是从来没听说过似的。 23日,在盐城讲沿海开放,我提出了资源空间配置的问题,沿海地区与上海沿海配置的能力和方法路径问题。别人说很新颖。 24日,到费县从赵志全讲到张贵民的10年,讲沂蒙精神与企业家精神、楷模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这个背景,有人说从中国式现代化与沂蒙精神的关系还是第一次听别人这样讲过。我要的就是这个“第一次”,第一次是我做学问的追求,当然也是讲课的追求。 讲一次课,留下三五千字,七八千字。哪怕是发言10分钟,20分钟,也要写出文章来。我对那些只管自己,不管别人的人是很有看法的。人家规定讲10分钟,你最多讲了12分钟13分钟,偏偏讲半个小时,你多讲就是占用别人的时间了。讲得好也罢,这样的多数是讲得一般的。我一般是守时间规矩的。每当讲课的时候,我总是看看前面有几个,后面有几个,哪一个人可能是不管别人的。其实这样的人是一般是缺少其他之心的。这大概也算是一种“讲风”吧。我总是以对别人服务放在首位。讲课前一天要做准备,一定要做课件,甚至写讲稿。 我追求讲别人没有讲过的话,大家都说的话尽量少说。因为人民日报上说,你就不要重复了,因为人家都能看到的。要多说自己的话,说些新话。譬如赵志全是沂蒙精神的典型,这是我第一个总结的。对这个典型的总结,我有举旗定向、立根树魂的作用的。这是习近平对沂蒙精神定性提出新要求以后出现的新典型,按说这个典型把沂蒙精神推向企业领域,也算是完成总书记下达的把沂蒙精神发扬光大的问题。当时,我第一个提出从新时代楷模角度写,从沂蒙精神角度总结。中宣部后来用“时代楷模”来表彰学习赵志全的活动。其实,官方的肯定是一方面,我更在意把赵志全的精神和沂蒙精神挂起钩来。这是科学创新的过程,原创技术在我这里,我提出了一个新的框架形式。后来,不少人照我的模式,做“1-10”,“10-100”的工作。 第一个提出,重大主题,与众不同,恰恰是真知灼见,在实践中拿得出,为上面能接受。后来的实践证明是对的。这是从1985年就确立的一流人才的标准,后来几十年就这么下来了。尽管常常做不到,但是标准在那里,我没有放弃过。 怎样能讲好课,第一个是独创性,是业务功能。第二个是“利他”性,属于精神功能。“利他”就是为别人着想。专家有个习惯,喜欢把自己的学问告诉别人,把领导干部都当作大学生。我只是想着“别人需要什么,我来讲什么”,讲别人需要的话,对人家有用、有利、有效。不管是中央企业领域、江苏沿海领域、文化精神领域,都要说有用的话。因为台下都是领导干部,早读过大学,无须做知识普及。如果无端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
第三个是要勤奋,把自己的学问完善起来,每次形成8000字成果。讲课的时候,很多话不及说,意思表达不出来。再说,人家希望听到好的见解。自己也把思想定一下型,形成成果,也是一次自我提高。不能像黑瞎子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我是每天晚上吃过饭后,写两个小时。一觉醒来,解手以后,就不睡了。多数是从两点写到七点,五个小时,夜深人静,精力高度集中。睏了,吃饭前再补一个小时。因为天天赶路,在飞机上、火车上写三个小时。2+5+3就是10个小时,这八千字,是用了睡觉的时间、等车坐车的时间、休息的时间来写的。尽管还像大家一样吃饭、谈话、喝酒,但是每天就要比别人多干10个小时。因为我不敢懒,今天放下来,明天还有明天的事,一松懈下来,就不想再写了。
我特别喜欢在火车上写稿,一手端,一指打。这是从北京至武汉的火车上为同座所拍。她发在微信群上,说是“有一个老人”四个小时,几乎一动不动。为我拍照的姓聂,叫小聂,青岛人。 第四条,当然是平时的学习积累与临时的知识运用。长期的勤奋,也叫积累“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平时,把每一天,每个小时都用起来,我是从来不看电视的,也不会打牌下棋,连做饭、洗衣服都不会。什么都不会,就干一个活,那还不干好吗?天天学,天天写,头脑中有一张张网,以天下为网,则麻雀无所逃。所以能很快分辩出哪是新的,那是旧的。因为头脑中有几张雷达网,而且能融通。 以上讲的四条,一是独创精神,二是利他精神,三是勤奋刻苦精神,四是长期积累与快速运用精神。这样一来,每次讲课都能留下一个好名声,让人家觉得这个人讲的对大家有用。其实,讲得好的人不少,有的人表达很系统、很深刻、很专业,值得我学习。最重要的是对别人有用,利他之心还是最重要的。这一条是根本性的、决定性的。 四天三战,场场留下好名声,帮了主办方的忙。这是我的一种追求,一种精神享受。其实,人总是有追求的,不在于高官厚禄,不在于知识广博精深,而在有见解,有用处,对人类有用处,包括在场人有用处。天天保持在学习状态之中,活在创新的理念之中,我们就可以活得很愉快,总是在努力,天天在上进。退休以后,已经留下1000多万的文字了。实感到天天写作,展示学习体会,实在是人生之大幸。所以,我至今仍然有“闻战必喜,我战必胜,胜必留名”的战胜心境。有此心境,所谓通常人说辛苦、劳累,便也不知不觉了。 今天早上坐出租车30分钟,说上这些,与同道交流。 (编辑:思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