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 >>“城市设计师”唐良智:“独立成市”与“小街区规制”的成都实践(2)

“城市设计师”唐良智:“独立成市”与“小街区规制”的成都实践(2)

时间:2015-01-28 10:56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江然 谢振宇
独立成市需要解决的,就是让这些城市里的人在独立的城市能满足生活需求,而不再是依附于中心城市。他告诉记者,只有使周围城市功能更强大、更独立,才能真正对中心城区实现疏解。 另一方面,独立成市亦可以看作推动

  “独立成市需要解决的,就是让这些城市里的人在独立的城市能满足生活需求,而不再是依附于中心城市。”他告诉记者,“只有使周围城市功能更强大、更独立,才能真正对中心城区实现疏解。”

  另一方面,独立成市亦可以看作推动城镇化的重要途径。2013年底,成都经济工作会议披露了新一轮成都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将构建1个特大中心城市+7个卫星城+6个区域中心城+10个小城市的城镇骨架。这“7个卫星城”指的就是龙泉驿、温江、新(都)青(白江)、郫县、双流、新津、都江堰。

  “成都周围有大大小小一百余个城镇,如果完全连成片,那就是大城区;如果实现了独立成市,就是一个城市群。”张樵认为,这就是本质区别。

  “城市(镇)群是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为了避免发展后的调整难题,应在它生长之前就为其定位于将来要独立发展,城镇的各项功能随之逐渐完善。”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副所长毛其智教授指出。

  被称作“白纸画图”的四川天府新区,无论是早期选址,还是制定总规划,都拒绝了“摊大饼式”的城市建设思路,“产城融合、职住一体”的思路已体现在新区建设的方方面面。

  “小街区”让城市回归本我

  靠什么实现独立成市?关键问题之一在于交通。

  过去这些片区都把自己的交通与中心城区连接起来,但在多位规划专家看来,独立成市后,则更应采用与中心城市点对点的快速交通,而不应是网络连片的交通体系。“如果不改,周围的城市路网与中心城市路网完全连片,独立成市不太可能实现。”毛其智解释。

  而谈及交通,另一个新名词跃然纸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唐良智提及“加强‘小街区规制’规划建设,。”所谓“小街区规制”,指的就是由中小街道分割围合、街区规模在50亩左右、公共服务设施就近配套的开放街区模式。

  在成都市政协委员朱锐看来,建设“小街区规制”更多的是归还道路的“社会属性”,城市发展至今,提出此概念亦是顺应了现实需求。

  “街道有两种属性,一种是自然属性,即交通、通路;其二是满足社交需要的社会属性。”朱锐指出,“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更注重街道的自然属性,保其畅通而忽略了街道的社会属性。”在他看来,此次提出在50亩街区规模配备合适比例的社会资源,如教育、医疗,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事实上,以前城市运行速度慢,管理能力弱,一座城处处是小街区。只是随着城市发展,道路开始分等级、出现车用道、交通灯间隔距离加大。我国在前苏联城市规划布局影响下,形成大网格城市。以北京为例,格网约为500米一个十字路口,相比之下,西方城市小格网仅隔100~200米,甚至更小。

  “过去,政府比较注意机动车交通通畅,对原有城市的属性,也就是现在强调的‘以人为本’,对市民更有帮助的街道布局有所忽略。”毛其智直言。“而从发展数量到提升质量的过程中,道路格网和街道格局将不断加细加密城市的微循环。”

  在他看来,合理的城市中心区交通,应是“分级分类,各自成网。既有便于机动交通的点对点的快速路,又有一些小格网,方便生活。”他解释道,“让路网快慢有序,该是地方服务性的道路,功能要明确,切忌混杂在一起。”

  实际上,“小街区规制”还要打破过去城市里非常普遍的“单位制”。

  “每个单位圈一个大院,小格网就形不成。”毛其智指出,交通系统的完善,除了道路快慢各自有序,另一方面就是城市要走向社会化,而不是高墙深院各自为政。”

  实际上,小街区与现代大型小区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前者开放而后者由围墙闭合。“成都的老城区几乎都是小街区。”张樵以著名的玉林小区为例,“这是一个开放的小区,并没有围合,里面配套齐全,出行方便,这就是典型的小街区。但成都还有更多大型封闭的小区,缺配套,出行距离长,生活相对不便。”

  另一个区别体现在交通上。张樵指出,小街区有很多院落,周边都是道路,交通循环好;而往往大型小区仅有集中的几个出入口,容易造成拥堵,导致经常出现“进不去,出不来”的窘境。

  “大型小区实质上是削弱了城市本身的功能,而小街区恰好可以使城市功能回归。”张樵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个城市应该有的环境是,出门步行15分钟各种基本生活需求都能满足。小街区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冯长春:“独立成市”是卫星城升级版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近日,“独立成市”这个新名词出现在成都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附录的“名词解释”,它意指中小城市既要与特大中心城市密切联系,又要功能完整、职住平衡、配套完善、相对独立。

  在适应新常态过程中,成都要担当起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重任。刚刚履新成都市长的唐良智将其在武汉成功打造的“独立成市”模式嫁接至成都,会给这座城市带来哪些化学反应?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为此专访了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冯长春,在他看来,“独立成市”是卫星城的升级版,而唐良智在交通和街区规划中的理念,十分契合目前已攻克大城市病的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轨迹。

  卫星城升级版

  NBD:在您看来,城市的盲目扩张是造成“摊大饼”局面的主要原因吗?

  冯长春:从城市规划来讲,需要空间结构的优化,优化的主要方向就是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扩展,先从同心圆格局,到以交通线为纽带形成扇形格局,城市再变大就是多中心。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城市发展较快,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大城市效益比较好,投资密度高,产出效率高,发展大城市成为思路。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玉殿晗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3-09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