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业内称语言成高铁出海短板:无完整英文标准规范(2)

业内称语言成高铁出海短板:无完整英文标准规范(2)

时间:2014-12-30 17:00来源:人民网 作者:人民网
在许波看来,解决这个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一个海外项目都需要大量且反复的沟通。如果配备翻译,效率会降低一半,而且翻译往往不懂技术,容易造成沟通误解。只能在实践中学习,没有别的办法。 而语言能力不足直接

  在许波看来,解决这个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一个海外项目都需要大量且反复的沟通。如果配备翻译,效率会降低一半,而且翻译往往不懂技术,容易造成沟通误解。“只能在实践中学习,没有别的办法。”

  而语言能力不足直接导致了另一个更严重的问题。

  许波坦言,“我们的技术文本与商务文本的质量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对手拿出来的都是标准文本,质量很高。这恐怕是我们最大的短板。”

  张旻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一个案例。2012年底一个北欧项目,南车株机海外营销团队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离竞标成功只有一步之遥,连对方企业CEO都同意了,最终却因方案翻译错误而被对方技术专家否定。“比如说,刮雨器被翻译成抹布,这就是典型的中式翻译。”如此黑色幽默让张旻宇哭笑不得,却是其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这并非南车株机一家企业的困境。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尽管高铁出海已成举国共识,我国却至今没有一套完整的英文版中国高铁标准规范,各家企业“出海”均是自行翻译,无所依从。

  一位专家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轨道交通产业产品繁多、技术复杂,要形成规范的国际文件,不仅要企业参与,也要学术界的努力,更多的要靠政府的统一组织,才可能拿出准确、完整的标准文本,获得全球的认可。

  守住市场最有效的是本地化

  12月12日,南车株机与马来西亚交通部签订约4亿元的动车组维保服务合同订单。张旻宇介绍,“这是米轨动车组项目上线运行以来,我们获得该项目的第二个维保(维护保养)合同。”

  维保工作主要由马来西亚本地员工承担,南车株机提供培训与技术指导。这既是马来西亚政府对海外投资项目本地化的要求,也符合南车株机深耕市场的策略。

  许波认为,“进入一个新市场难,守住一个市场更难,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本地化,努力融入当地。”

  2010年,南车株机首次进入马来西亚,获得近40亿元的城际动车组订单。2013年,南车株机投资4亿元马币(约7亿元人民币)在马来西亚建设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马来西亚首相纳吉布亲自开动挖掘机为项目奠基。

  周清和表示,该基地将实现本地化生产,招收70%的马来西亚本地人员就业,通过技术输出,以及未来对产业群链的培育,马来西亚可以在一定程度逐步掌握轨道交通装备技术。

  但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问题仍难以避免。

  南车株机马来西亚生产基地负责人王璐科在当地工作已经三年,需要处理好与当地政府、银行、居民、工程承包方、技术合作方等各种利益相关主体的复杂关系,“冲突总会有,大的原则是透明规范,相互尊重,然后能够利益共享。”王璐科说。

  他举例称,为了便于沟通,公司招聘时准备找一个马来西亚人,结果,本地员工反倒说这是民族歧视,他们认为岗位说明书不应该提民族,也不能提宗教信仰。“中国员工不懂海外当地的情况,当地员工又不太理解中国企业的做法,管理和沟通的成本高。”王璐科说。

  张旻宇认为,文化融合是个渐进的过程,“比如说,马来西亚是伊斯兰国家,我们就特意在米轨动车组上设计了祈祷间;还专门留了一节女性车厢,便于伊斯兰教某些更保守的教徒乘坐;就连行李架的设计也参照了伊斯兰教堂的穹顶。从我们所做的这些事情和细节,他们看到了我们的努力和诚意。”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玉殿晗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3-09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