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今年鲁甸8·3地震后不久,民政部社工司就召集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以及北京、上海、广东、四川、云南等省市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研究灾区社会工作服务支援方案,计划通过跨省支援的方式,组建鲁甸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支援团。民政部社工司与云南省对接,经过调研灾区需求,确定了需要社工介入的几个社区和学校。北京社工队的10名队员都是从市民政机关遴选出来的,包括市民政局机关、社工处、军休系统、福利系统、救济系统、区县民政局等。 专业社工到了当地之后,服务工作包括哀伤辅导,设立了社工服务项目,比如学生的爱心观影、歌唱团、绘画组等,通过活动的载体引导孩子的情绪。尽量做小组工作,通过团队的辅导,使大家互相影响,传递正能量。担任社工队临时队长的杨宝伟介绍,针对老师,他们也成立了教师互助小组,找了间板房布置了教师之家,让老师有归属感。除此之外,还帮扶云南本地社工,“北京社工不管服务期是几个月、半年,总归是要走的,如果我们离开之后,还有云南本地的社工继续服务,当然对灾区更好。” 虽然专注于做心理援助工作,于洋却认为,心理和社会的工作是不能够分开来的。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一段时间,她们和无国界医生组织签订了一个心理合作的协议,在五个工作点布了10名心理咨询师,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辅导,同时在北川永兴板房成立了一个社工站。工作的模式就是社工和心理辅导的一个对接,社工的工作是他们筛选重点人群,有需要时转接到心理咨询师这里,辅导后心理康复的人再推荐到社工组织那里,并参与社工组织里开展的相关项目,积极融入众多的社区居民中。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