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慈善·民生 >>旧衣捐赠急需搭爱心桥 公益项目如何能长效运营

旧衣捐赠急需搭爱心桥 公益项目如何能长效运营

时间:2014-11-17 09:46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陈刚
柳州每年废弃旧衣数量惊人,城市旧衣下乡的爱心模式进入“死胡同”,而城市低收入群体和进城务工人员,对旧衣物的需求易被忽视,搭建有效沟通桥梁“衣衣相传”,仅凭爱心仍然不够。

  柳州每年废弃旧衣数量惊人,城市旧衣下乡的爱心模式进入“死胡同”,而城市低收入群体和进城务工人员,对旧衣物的需求易被忽视,搭建有效沟通桥梁“衣衣相传”,仅凭爱心仍然不够。如何确保公益项目长效持续运营,将给文明城市柳州留下特殊考卷。

  1

  城市贫困家庭

  需求爱心旧衣

  提起捐献旧衣物献爱心,人们第一反应就是捐给农村,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居住在城市的群体,同样存在爱心衣物需求。

  11月14日,本报10版刊发《热心捐旧衣为何会“遇冷”》报道,反思柳州旧衣服无处捐赠的尴尬境况。住在柳州市廉租房的市民覃先生(化名),昨日致电本报热线2880000,希望能够获得小孩衣物。原来,覃的爱人因身体原因没有工作,10岁的儿子目前就读小学三年级,家庭经济条件吃紧。

  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城里人”家庭,全家负担压在覃先生身上,依靠每月1500元的薪水维持生计。10岁男孩需要添置衣物,覃希望能够获得秋衣秋裤、秋冬外套等旧衣物。

  覃先生并未提出大人衣物的要求,记者主动询问之后,覃先生没有犹豫,报出自己和妻子的身高体重,并表达对爱心人士的谢意。

  柳州市柳北区北露街道的韦女士,希望能获得幼儿旧衣物。由于老人不在身旁,需要全职照顾6岁女儿和1岁儿子,家庭负担全部压在丈夫身上。虽然丈夫月收入3000多元,但儿子每月奶粉开销近千元,女儿在幼儿园每月开销600元,仅存的家庭收入虽能维持生活,但依然感觉过得有些紧张。

  韦女士还提出为在乡下的舅舅接收爱心衣物。舅舅遭遇车祸以后,半边手脚基本没有知觉,虽然还能站立行走,但已丧失劳动能力,经济非常拮据。

  昨日下午,张筱华志愿服务队将精选的逾50件大人小孩衣物,交到覃先生手中,而质地优良、款式新颖的秋冬童装,成色几乎接近全新,覃的10岁儿子当场试穿,显得非常“上镜”。对于韦女士所需衣物,则正在搜集分拣当中。

  2

  旧衣数量逐年增

  急需搭建“爱心桥”

  目前柳州市每年产生的旧衣物数量,尚无相关统计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衣物更新加快,旧衣物数量呈逐年增多态势。

  柳州城区人口约达百万,若以每两年为一个周期,每人至少更新一件衣物计算,平均每年产生的旧衣物数量即达50万件。

  一方面,并不富裕的边远山区农民需要购买衣物、棉被毯子,柳州市区低收入贫困居民也数以万计;另一方面,大量具有再利用价值的衣被,闲置箱底,无疑造成资源浪费。

  《公益时报》第2610期曾进行二手衣服捐赠调查,结果令人震惊,超过九成的网友遭遇捐衣无门的情况。

  与此相对应的是,低收入群体的市民和乡村贫困家庭,缺乏获取旧衣物的渠道,实际上无法找到这样的“爱心充电站”。根据记者走访,目前柳州爱心旧衣仅靠公益热心人士“单打独斗”,缺乏经费支撑保障,完全属于“靠天吃饭”,外界支持力度依然有限。

  爱心需求双方的信息不畅,公益组织运行艰难的背后,折射旧衣物处置的原有模式进入“死胡同”。根据《公益时报》权威调查,民间组织只有用商业模式运营公益项目,才可能维持旧衣物爱心捐赠的有效、长效、良性运转。

  3

  商业运营新模式

  北京经验待借鉴

  旧衣物拆包分拣时皮肤发痒红肿,该情形在张筱华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中,曾经多次出现,好在柳州市城中区政协资助紫外线消毒灯,皮肤发痒情况有所减少。有的旧衣物放置时间较久,难免会霉变滋生细菌,因此旧衣物的处置并不简单,必须经过使用价值查验、清洗、消毒、烘干、分类、折叠、打包、仓储等环节,才能成为待发“成品”。

  爱心衣物还没有传递到受助者,便涉及到公益成本开销,民间公益组织长期自掏腰包,显然难以长期维持。北京尝试的公益运营模式,经过实践证明获得成功,给柳州旧衣物捐献“遇冷”提供妙方。

  北京公益组织“工友之家”通过回收旧衣,低价卖给低收入者,用微薄盈利反哺公益事业。2006年,该组织首家“同心互惠”公益商店成立,第一个月即有盈余,随后增设多个店面。

  该公益组织设置募捐箱,专车上门接收,并通过网站、媒体公布募捐电话,专职人员接听公益热线。大学生军训完的迷彩服,在外面商店大概五六十元,在公益商店仅需5元到6元,夏季衣服通常不超过10元,冬季羽绒服也不超过30元。

  公益商店也会引来少数误解。一次工作人员开车来到捐赠企业,企业听说这些衣服要卖出去,当即表态不捐,虽然仅是个别事例,但却折射部分人的心态,就是把公益想得太简单,觉得跟钱沾边的都不是公益,都不纯洁。

  “同心互惠”现在有了城区固定代收点,还开设400电话热线,工作人员每天开车到代收点收取衣物,回收、入库、销售形成规范流程。公益衣物的低价也引来小贩,低买高卖赚取差价。“同心互惠”商店将这些人列入“黑名单”。

  4

  公益事业破坚冰

  志愿服务制度化

  鉴于广西志愿服务还处于初始阶段,存在着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服务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强等问题,为推进,更好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于今年夏季,出台《关于推进广西的实施意见》。

  该实施意见旨在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进一步壮大志愿者队伍,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大力推动我区、常态化、机制化,破解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管理、服务激励、供需对接等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为避免公益事业花费人力财力物力,缺乏必要回报的尴尬,“实施意见”颠覆观念桎梏,今后将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实施志愿服务星级认定、嘉许和回馈制度,并对优秀志愿者褒扬嘉奖,授予荣誉称号。对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鼓励有关单位在就学、就医、就业等方面给予适当优待。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玉殿晗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3-09 11:03